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6-32页 |
1.1 气体传感器 | 第16-17页 |
1.1.1 气体传感器的分类 | 第16-17页 |
1.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 第17-26页 |
1.2.1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简介 | 第18-19页 |
1.2.2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敏感机理 | 第19-21页 |
1.2.3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性能指标 | 第21-23页 |
1.2.4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应用 | 第23-24页 |
1.2.5 提高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方法 | 第24-26页 |
1.3 氧化铁基纳米气敏材料及其气敏元件的研究概况 | 第26-30页 |
1.3.1 氧化铁纳米材料的介绍 | 第27-29页 |
1.3.2 α-Fe_2O_3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4 本论文研究出发点及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2 实验所用试剂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32-37页 |
2.1 实验原料试剂 | 第32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33-35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34页 |
2.3.2 氮气吸脱附分析 | 第34页 |
2.3.3 透射电镜 | 第34-35页 |
2.3.4 能谱仪 | 第35页 |
2.4 气敏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3 三种单分散α-Fe_2O_3纳米线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 | 第37-4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样品的制备 | 第37-38页 |
3.2.1 介孔氧化硅SBA-15 的合成 | 第37-38页 |
3.2.2 单分散α-Fe_2O_3纳米线的制备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3.1 SBA-15 的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3.3.2 三种单分散α-Fe_2O_3纳米线的结构表征 | 第39-41页 |
3.3.3 粒径对单分散α-Fe_2O_3纳米线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煅烧温度对α-Fe_2O_3纳米线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5-54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材料的制备 | 第45-46页 |
4.2.1 介孔氧化硅SBA-15 的合成 | 第45页 |
4.2.2 α-Fe_2O_3纳米线的制备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4.3.1 SBA-15 的结构表征 | 第46-47页 |
4.3.2 α-Fe_2O_3纳米线的结构表征 | 第47-50页 |
4.3.3 煅烧温度对α-Fe_2O_3纳米线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单根和束状α-Fe_2O_3纳米线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 第54-61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样品的制备 | 第54-55页 |
5.2.1 介孔氧化硅SBA-15 的合成 | 第54页 |
5.2.2 单根和束状α-Fe_2O_3纳米线的合成 | 第54-5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5.3.1 单根和束状α-Fe_2O_3纳米线的结构表征 | 第55-58页 |
5.3.2 单根和束状α-Fe_2O_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In掺杂α-Fe_2O_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61-71页 |
6.1 引言 | 第61页 |
6.2 样品的制备 | 第61-62页 |
6.2.1 介孔氧化硅SBA-15 的合成 | 第61-62页 |
6.2.2 InFe_2O_3纳米线的合成 | 第6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6.3.1 InFe_2O_3纳米线的结构表征 | 第62-67页 |
6.3.2 In掺杂的α-Fe_2O_3纳米线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67-7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结论 | 第71-72页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