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角矩阵的温湿度模糊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温湿度系统模糊解耦控制理论 | 第12-24页 |
2.1 温湿度滞后系统控制算法 | 第12-14页 |
2.1.1 滞后系统微分先行控制 | 第12-13页 |
2.1.2 滞后系统Smith补偿控制 | 第13-14页 |
2.2 模糊控制算法 | 第14-17页 |
2.2.1 模糊控制的原理 | 第14页 |
2.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 | 第14-15页 |
2.2.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 | 第15-17页 |
2.3 温湿度耦合系统解耦算法 | 第17-20页 |
2.3.1 前馈补偿法 | 第17-18页 |
2.3.2 对角矩阵法 | 第18-19页 |
2.3.3 单位矩阵法 | 第19-20页 |
2.4 温湿度耦合程度分析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2.4.1 相对增益法 | 第20-21页 |
2.4.2 奇异值分析法 | 第21-22页 |
2.4.3 相关分析法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温湿度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24-50页 |
3.1 温湿度滞后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24-30页 |
3.1.1 温湿度滞后系统微分先行控制研究 | 第24-28页 |
3.1.2 温湿度滞后系统Smith补偿控制研究 | 第28-30页 |
3.2 温湿度控制系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研究 | 第30-38页 |
3.3 温湿度控制系统解耦算法的研究 | 第38-45页 |
3.3.1 温度和湿度之间耦合关系研究 | 第38-42页 |
3.3.2 温湿度控制系统前馈补偿法研究 | 第42-43页 |
3.3.3 温湿度控制系统对角矩阵法研究 | 第43-45页 |
3.4 相关分析法对温湿度耦合程度分析评价的研究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 第50-68页 |
4.1 温湿度控制系统建模 | 第50-52页 |
4.2 温湿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52-62页 |
4.2.1 无线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 第53-56页 |
4.2.2 无线控制终端硬件设计 | 第56-60页 |
4.2.3 无线网关硬件设计 | 第60-62页 |
4.3 温湿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2-67页 |
4.3.1 无线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 第63-64页 |
4.3.2 无线控制终端软件设计 | 第64-65页 |
4.3.3 无线网关软件设计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温湿度模糊解耦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 | 第68-76页 |
5.1 温湿度控制系统实验 | 第68-70页 |
5.2 温湿度模糊解耦控制系统仿真 | 第70-73页 |
5.3 温湿度系统模糊解耦控制的相关分析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6.1 结论和总结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9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