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资料法 | 第14-15页 |
1.4.2 个案研究法 | 第15页 |
1.4.3 理论结合实际法 | 第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桥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概述 | 第16-25页 |
2.1 桥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2.1.1 桥梁工程质量的内在要求 | 第16页 |
2.1.2 桥梁工程建设工期的需求 | 第16-17页 |
2.1.3 桥梁工程成本控制的要求 | 第17页 |
2.2 桥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 第17-19页 |
2.2.1 桥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 第17-18页 |
2.2.2 桥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2.3 安全管理的目标与难点 | 第19-22页 |
2.3.1 安全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 第19-21页 |
2.3.2 安全管理的难点 | 第21-22页 |
2.4 项目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4.1 危险源理论 | 第22-23页 |
2.4.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特点介绍 | 第25-32页 |
3.1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工程项目简介 | 第25页 |
3.2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工程项目安全机构组成 | 第25-27页 |
3.3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 第27-29页 |
3.4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工程项目安全现状 | 第29页 |
3.5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工程项目潜在隐患 | 第29-32页 |
3.5.1 危险源多样性 | 第29页 |
3.5.2 安全教育针对性不足 | 第29-30页 |
3.5.3 工程技术复杂 | 第30页 |
3.5.4 工程材料多样 | 第30页 |
3.5.5 生产关系复杂 | 第30-31页 |
3.5.6 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第31-32页 |
第四章 PDCA理论在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第32-49页 |
4.1 PDCA理论的内涵 | 第32-33页 |
4.2 PDCA循环理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4.3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对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 | 第34-36页 |
4.3.1 计划阶段 | 第34页 |
4.3.2 执行阶段 | 第34-35页 |
4.3.3 检查阶段 | 第35-36页 |
4.3.4 反馈阶段 | 第36页 |
4.4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理论应用分析 | 第36-44页 |
4.4.1 P阶段:构建针对性安全管理体系 | 第37-38页 |
4.4.2 P阶段:分析危险源 | 第38-39页 |
4.4.3 D阶段:制定和落实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 第39页 |
4.4.4 D阶段:切实执行安全风险管控 | 第39-40页 |
4.4.5 C阶段:重视安全检查 | 第40-44页 |
4.4.6 A阶段:总结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 第44页 |
4.5 济齐黄河公路大桥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 第44-47页 |
4.5.1 加快实施安全监管标准化管理 | 第44-45页 |
4.5.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4.5.3 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 第46页 |
4.5.4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 第46-47页 |
4.6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与评估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