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与工作效能的相关性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调查研究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 (一)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9-10页 |
| (二)辅导员工作现状和理论背景 | 第10-13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一)研究的总目的 | 第13页 |
| (二)研究的子目的 | 第13-14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5页 |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 四、研究思路及过程 | 第16-21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三)调查研究步骤及其过程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共情理论分析 | 第21-41页 |
| 一、共情及共情能力 | 第21-31页 |
| (一)共情及共情能力的定义 | 第21-26页 |
| (二)共情能力在高校辅导员职业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 (三)共情产生的基础和发生机制 | 第29-30页 |
| (四)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 二、共情能力的测量 | 第31-41页 |
| (一)共情测量的工具 | 第31-32页 |
| (二)共情测量的维度 | 第32-33页 |
| (三)辅导员共情能力测量量表编制 | 第33-41页 |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研究 | 第41-49页 |
| 一、辅导员工作效能概论 | 第41-44页 |
| (一)工作效能涵义 | 第41页 |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 (三)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 第42-44页 |
| 二、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体系 | 第44-49页 |
|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 (二)广外工作效能评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 第四章 辅导员共情能力与工作效能相关性研究 | 第49-59页 |
| 一、辅导员共情能力与工作效能相关性理论分析 | 第49-52页 |
| (一)共情能力与部门整体和个人工作效能的关系研究 | 第49-50页 |
| (二)共情与师生关系和沟通效果的研究 | 第50页 |
| (三)共情与辅导员工作能动性的关系研究 | 第50-51页 |
| (四)共情能力的高低是辅导员工作效能的体现 | 第51-52页 |
| 二、共情能力和工作效能相关性研究的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 (一)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 (二)小结 | 第53页 |
| 三、基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角度下的共情能力培养 | 第53-59页 |
| (一)共情能力培养途径和内容 | 第53-55页 |
| (二)共情能力培养的训练方式 | 第55-59页 |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一、研究总结 | 第59-60页 |
| 二、创新、不足和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 | 第6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