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1 小城镇规划研究 | 第14-17页 |
1.1.1 小城镇规划相关概念解读 | 第14页 |
1.1.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1.3 国内外小城镇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1.2 多规合一研究 | 第17-21页 |
1.2.1 多规合一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18页 |
1.2.2 多规合一内涵 | 第18页 |
1.2.3 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与项目实践 | 第18-20页 |
1.2.4 多规合一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绪论 | 第21-25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1页 |
2.1.1 在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小城镇取得迅速发展 | 第21页 |
2.1.2 小城镇规划发展过程中空间矛盾凸显 | 第21页 |
2.1.4 多规合一是解决当前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 第21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2.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3 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问题及思路突破 | 第25-33页 |
3.1 皖北地区小城镇发展历程 | 第26页 |
3.2 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问题分析 | 第26-30页 |
3.2.1 城镇规模相对过小,人口聚集程度偏低,人口流动长期处于外流,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 第26-27页 |
3.2.2 整体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完善,经济水平较低 | 第27-29页 |
3.2.3 土地利用效率低 | 第29页 |
3.2.4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不高 | 第29-30页 |
3.3 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问题成因分析 | 第30-32页 |
3.3.1 政府原因 | 第30-31页 |
3.3.2 经济原因 | 第31页 |
3.3.3 观念原因 | 第31-32页 |
3.3.4 历史原因 | 第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4 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要素与影响分析 | 第33-41页 |
4.1 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要素分析 | 第33页 |
4.1.1 人口因素 | 第33页 |
4.1.2 资源禀赋 | 第33页 |
4.1.3 重大项目引进与落地 | 第33页 |
4.1.4 政府财政 | 第33页 |
4.2 人口因素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1 人口数量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模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2 人口空间结构对皖北地区小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 | 第34页 |
4.2.3 人口需求对皖北地区小城镇配套设施的影响 | 第34页 |
4.3 资源禀赋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影响 | 第34-38页 |
4.3.1 必需型资源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2 特色型资源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影响 | 第35-38页 |
4.4 重大建设项目引进与落地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影响 | 第38-39页 |
4.4.1 重大建设项目引进与落地对皖北地区小城镇布局、规模与设施配套的影响 | 第38页 |
4.4.2 小城镇规划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影响 | 第38页 |
4.4.3 协调重大建设项目与小城镇规划的关系 | 第38-39页 |
4.5 政府财政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1 政府财政对皖北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39页 |
4.5.2 财政因素对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3 小城镇规划对政府财政建设资金支出的引导 | 第40页 |
4.6 小结 | 第40-41页 |
5 “多规合一”背景下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方法研究 | 第41-53页 |
5.1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5.1.1 底线思维,保障生态环境 | 第41页 |
5.1.2 土地集约,增强核心约束力 | 第41页 |
5.1.3 空间统筹,协调差异布局 | 第41页 |
5.1.4 面向实施,落实空间需求 | 第41-42页 |
5.2 总体布局 | 第42-43页 |
5.2.1 促进“三生空间”的小城镇布局思想 | 第42页 |
5.2.2 协调地域资源的小城镇布局形态 | 第42-43页 |
5.2.3 实现秩序化的小城镇空间结构 | 第43页 |
5.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第43页 |
5.3.1 规划原则 | 第43页 |
5.3.2 选址 | 第43页 |
5.3.3 规模 | 第43页 |
5.4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第43-45页 |
5.4.1 道路交通规划 | 第43-44页 |
5.4.2 给水排水设施规划 | 第44-45页 |
5.4.3 电力电信设施规划 | 第45页 |
5.4.4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第45页 |
5.4.5 综合防灾设施规划 | 第45页 |
5.5 绿化景观规划 | 第45-47页 |
5.5.1 绿化景观规划原则 | 第45-46页 |
5.5.2 绿化景观技术布局 | 第46-47页 |
5.5.3 乡土树种的选择 | 第47页 |
5.6 产业发展规划 | 第47-48页 |
5.6.1 皖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 第47-48页 |
5.6.2 皖北地区小城镇的产业规划方法 | 第48页 |
5.7 建筑设计 | 第48-51页 |
5.7.1 拆除建筑 | 第49页 |
5.7.2 保留建筑 | 第49-50页 |
5.7.3 新建建筑 | 第50-51页 |
5.8 皖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多规协调控制 | 第51-53页 |
5.8.1 完善控制线划定 | 第51页 |
5.8.2 协调差异图斑处理 | 第51-52页 |
5.8.3 实施指导建议 | 第52-53页 |
6 规划设计实践——颍上县南照镇总体规划(镇区) | 第53-66页 |
6.1 工作安排与资料搜集 | 第53-54页 |
6.1.1 调研过程与工作基础 | 第53页 |
6.1.2 南照镇概况 | 第53-54页 |
6.2 规划背景 | 第54页 |
6.2.1 相关政策背景 | 第54页 |
6.2.2 相关规划对比 | 第54页 |
6.3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南照镇总体规划现状分析(镇区) | 第54-56页 |
6.3.1 现状条件分析 | 第54-55页 |
6.3.2 调查问卷及访谈分析 | 第55-56页 |
6.4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南照镇总体规划(镇区)思路与定位分析 | 第56-57页 |
6.4.1 规划思路 | 第56-57页 |
6.4.2 规划目标 | 第57页 |
6.5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南照镇总体规划(镇区)内容 | 第57-66页 |
6.5.1 总体布局结构 | 第58-59页 |
6.5.2 镇区功能分区 | 第59-60页 |
6.5.3 绿地景观规划 | 第60-62页 |
6.5.4 道路交通规划 | 第62-64页 |
6.5.5 建筑设计 | 第64页 |
6.5.6 实施引导 | 第64-6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66页 |
7.3 研究不足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