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动力学论文

机械固定结合面动力学参数识别及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结合面基础理论研究第11-12页
        1.2.2 结合面静、动态特性研究第12-14页
        1.2.3 结合面应用技术研究第14-15页
    1.3 结合面特性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4 结合面动态特性宏观研究第16-17页
    1.5 结合面动态特性微观研究第17-18页
        1.5.1 表面接触时的相互作用第17-18页
        1.5.2 弹性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第18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悬臂梁结构机械固定结合面的动力学参数识别第19-33页
    2.1 梁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第19-25页
        2.1.1 梁单元分析第19-21页
        2.1.2 梁单元的节点力和刚度矩阵第21-23页
        2.1.3 梁单元的质量矩阵第23-24页
        2.1.4 梁单元的阻尼矩阵第24-25页
    2.2 悬臂梁的动力学建模第25-30页
        2.2.1 不考虑结合面的悬臂梁动力学建模第25-29页
        2.2.2 考虑结合面的悬臂梁动力学建模第29-30页
    2.3 悬臂梁结合面动态参数的识别第30-31页
        2.3.1 悬臂梁结合面法向刚度的识别第30页
        2.3.2 悬臂梁结合面法向阻尼的识别第30-31页
    2.4 悬臂梁结合面动态参数的优化第31-32页
        2.4.1 悬臂梁结合面的法向刚度优化第31-32页
        2.4.2 悬臂梁结合面的法向阻尼优化识别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悬臂梁结构的固定结合面试验模态分析第33-59页
    3.1 悬臂梁结合面试验模态分析理论第33-38页
        3.1.1 模态分析理论概述第33-34页
        3.1.2 试验模态分析理论推导第34-37页
        3.1.3 模态参数的识别方法第37-38页
    3.2 悬臂梁结合面模态测试系统的构成第38-42页
        3.2.1 激励系统第39-40页
        3.2.2 测量系统构建第40-42页
        3.2.3 数据分析系统第42页
    3.3 悬臂梁结合面的模态试验第42-54页
        3.3.1 模态试验的研究内容第42-43页
        3.3.2 悬臂梁和实验平台设计第43-44页
        3.3.3 试验结构的支承方式第44页
        3.3.4 激励点和测量点的选择第44-45页
        3.3.5 激励方式和测试方式的选择第45-47页
        3.3.6 粗糙度测试第47-48页
        3.3.7 试验步骤第48-54页
    3.4 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第54-58页
        3.4.1 试验数据处理第54-56页
        3.4.2 实验结果分析第56-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悬臂梁固定结合面接触特性有限元分析第59-69页
    4.1 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第59-62页
        4.1.1 ANSYS Workbench软件概述第59-61页
        4.1.2 ANSYS Workbench常用接触类型第61页
        4.1.3 ANSYS Workbench接触算法第61-62页
    4.2 结合面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第62-67页
        4.2.1 采用绑定(Bonded)处理结合面第62-64页
        4.2.2 采用摩擦(Frictional)处理结合面第64-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存在固定结合面的超声加工振动系统的结构优化第69-79页
    5.1 优化设计概述第69-70页
    5.2 优化前的超声振动加工系统有限元分析第70-72页
        5.2.1 模态分析第70-71页
        5.2.2 谐响应分析第71-72页
    5.3 超声振动加工系统优化过程第72-76页
        5.3.1 设计变量的确定第72页
        5.3.2 目标函数的确定第72页
        5.3.3 约束条件第72-73页
        5.3.4 Workbench Design Exploration优化工具第73页
        5.3.5 优化结果及分析第73-76页
    5.4 优化后的超声振动加工系统有限元分析第76-78页
        5.4.1 模态分析第76-77页
        5.4.2 谐响应分析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总结第79页
    6.2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载AGV运输平台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由粗到精的带钢表面缺陷快速检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