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2 “自由贸易区”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自由贸易区的含义、产生和发展 | 第10-12页 |
·自由贸易区的含义 | 第10页 |
·自由贸易区的产生 | 第10页 |
·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 第10-12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第12-13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的背景 | 第12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 第12-13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页 |
4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6 文章框架 | 第19-20页 |
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20页 |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21-29页 |
1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 第21-25页 |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基本特征 | 第21-24页 |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规模不大,但增长迅速 | 第21-22页 |
·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产品贸易的国别差异 | 第22-24页 |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呈逆差表现 | 第24-25页 |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总体呈上升趋势 | 第24-25页 |
·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存在国别差异 | 第25页 |
2 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25-29页 |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 | 第25-27页 |
·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 | 第25-26页 |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第26-27页 |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 第27页 |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 第27-29页 |
·我国农业总体面临严峻挑战 | 第27页 |
·与东盟国家竞争出口市场 | 第27-28页 |
·对某些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种也产生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 第29-37页 |
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 第29-35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来源和农产品统计范围 | 第30-3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 第31-32页 |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相似性分析 | 第32-3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35-37页 |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35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关于扩大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 第37-44页 |
1 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 | 第37-39页 |
·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第37页 |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第37-38页 |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农业结构升级 | 第38-39页 |
2 培育农产品名牌的建设,加速构建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第39-40页 |
·破除传统观念,加强品牌建设 | 第39页 |
·依托农产品品牌建设,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第39-40页 |
3 加强农业国内支持,提升竞争力 | 第40-41页 |
·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 | 第40页 |
·调整"黄箱政策"支出 | 第40-41页 |
4 积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促进农产品贸易 | 第41-42页 |
·提供农产品贸易信息服务 | 第41页 |
·提供技术贸易壁垒的咨询服务 | 第41-42页 |
·质量检测服务 | 第42页 |
5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证工作 | 第42页 |
6 加快建立我国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机制 | 第42-44页 |
·建立农业经济合作交流机制 | 第42-43页 |
·建立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机制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