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8-1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1-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1-16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2.1.2 样品处理 | 第11-12页 |
2.1.3 实验用细胞 | 第12页 |
2.1.4 实验用鸡胚 | 第12页 |
2.1.5 感受态大肠杆菌Rosetta(DE3) | 第12-13页 |
2.1.6 重组表达质粒pUC57 | 第13页 |
2.1.7 实验试剂用品 | 第13-14页 |
2.1.8 实验动物及用具 | 第14页 |
2.1.9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2.1.10 序列合成及测定 | 第15页 |
2.1.11 主要溶液 | 第15-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5页 |
2.2.1 实验毒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16页 |
2.2.2 流行毒株的核酸提取 | 第16页 |
2.2.3 目的基因M的PCR扩增 | 第16-17页 |
2.2.4 线性化pUC57质粒片段提取 | 第17页 |
2.2.5 同源重组 | 第17-18页 |
2.2.6 反应产物转化、涂板 | 第18页 |
2.2.7 重组质粒的鉴定(PCR、酶切) | 第18-19页 |
2.2.8 重组质粒的测序 | 第19页 |
2.2.9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19页 |
2.2.10 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19页 |
2.2.1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 | 第19-21页 |
2.2.12 目的蛋白的大量纯化 | 第21页 |
2.2.13 M蛋白重组疫苗 | 第21页 |
2.2.14 动物免疫 | 第21-24页 |
2.2.15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5-37页 |
3.1 流行毒株的筛选 | 第25-27页 |
3.2 流行毒株M基因PCR扩增产物 | 第27-28页 |
3.3 pUC57质粒的鉴定和质粒图谱分析 | 第28-29页 |
3.4 单克隆的挑选 | 第29-30页 |
3.5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0页 |
3.6 测序重组质粒 | 第30-31页 |
3.7 pUC57-M重组质粒重组效率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3.8 pUC57-M序列比对分析 | 第32页 |
3.9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32页 |
3.10 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3.11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3页 |
3.12 实验小鼠生命体征调查 | 第33页 |
3.13 实验小鼠体重的监测 | 第33-34页 |
3.14 血清交叉中和抗体效价 | 第34-35页 |
3.15 豚鼠采食量监测 | 第35页 |
3.16 乙型流感病毒重组疫苗的豚鼠致敏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3.17 豚鼠攻毒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4.1 筛选得到流行株(乙型流感病毒株)及其分离鉴定 | 第37-38页 |
4.2 含全长M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 第38-39页 |
4.3 重组乙型流感M蛋白重组疫苗在实验小鼠上的免疫效果评价 | 第39-40页 |
4.4 乙型流感M蛋白重组疫苗在豚鼠体内的疫苗攻毒保护试验研究 | 第40-42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5.1 小结 | 第42页 |
5.2 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论文综述 | 第4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研究生简历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