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1.2.1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相关概念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目的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原则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4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对象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5 关于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5-16页 |
1.4.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涵义和依据 | 第17-29页 |
2.1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话语权、话语体系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内涵 | 第18页 |
2.1.3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基本依据 | 第19-29页 |
2.2.1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 | 第20-22页 |
2.2.2 提升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现实要求 | 第22-24页 |
2.2.3 实现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的客观需要 | 第24-26页 |
2.2.4 回应广大农民内心科学理论向往的主观需要 | 第26-29页 |
第3章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面临的主要困境 | 第29-36页 |
3.1 从理论本身来看,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结合不够 | 第29-32页 |
3.1.1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本土化不足 | 第30页 |
3.1.2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普及度不高 | 第30-31页 |
3.1.3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认同感不够 | 第31-32页 |
3.2 从农民多维度看,农民具有群体独特性和局限性 | 第32-36页 |
3.2.1 农民所处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堪忧 | 第33页 |
3.2.2 农民自身具备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 第33-34页 |
3.2.3 农民所从事农业的吸引力严重不足 | 第34-36页 |
第4章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路径取向 | 第36-44页 |
4.1 契合农民语言结构让农民“听得懂” | 第36-38页 |
4.1.1 传播话语体系要来源于生活常态 | 第36-37页 |
4.1.2 从语域维度增强农民的话语权 | 第37-38页 |
4.2 符合农民需要层次让农民“愿意听” | 第38-40页 |
4.2.1 传播话语体系要着眼于民生改善 | 第38-39页 |
4.2.2 在理论层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 第39-40页 |
4.3 吻合农民精神基因让农民“喜欢听” | 第40-44页 |
4.3.1 传播话语体系要根植于传统文化 | 第40-41页 |
4.3.2 增强我国文化版图的农民底色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