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15页
        1.2.1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相关概念的研究第12页
        1.2.2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目的的研究第12页
        1.2.3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原则的研究第12-13页
        1.2.4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对象的研究第13-14页
        1.2.5 关于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的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5-17页
        1.4.1 研究重点第15页
        1.4.2 研究难点第15-16页
        1.4.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涵义和依据第17-29页
    2.1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1 话语权、话语体系的内涵第17-18页
        2.1.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内涵第18页
        2.1.3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创新的内涵第18-19页
    2.2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基本依据第19-29页
        2.2.1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第20-22页
        2.2.2 提升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现实要求第22-24页
        2.2.3 实现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的客观需要第24-26页
        2.2.4 回应广大农民内心科学理论向往的主观需要第26-29页
第3章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面临的主要困境第29-36页
    3.1 从理论本身来看,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结合不够第29-32页
        3.1.1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本土化不足第30页
        3.1.2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普及度不高第30-31页
        3.1.3 马克思主义在农民中的认同感不够第31-32页
    3.2 从农民多维度看,农民具有群体独特性和局限性第32-36页
        3.2.1 农民所处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堪忧第33页
        3.2.2 农民自身具备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第33-34页
        3.2.3 农民所从事农业的吸引力严重不足第34-36页
第4章 创新面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体系的路径取向第36-44页
    4.1 契合农民语言结构让农民“听得懂”第36-38页
        4.1.1 传播话语体系要来源于生活常态第36-37页
        4.1.2 从语域维度增强农民的话语权第37-38页
    4.2 符合农民需要层次让农民“愿意听”第38-40页
        4.2.1 传播话语体系要着眼于民生改善第38-39页
        4.2.2 在理论层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第39-40页
    4.3 吻合农民精神基因让农民“喜欢听”第40-44页
        4.3.1 传播话语体系要根植于传统文化第40-41页
        4.3.2 增强我国文化版图的农民底色第41-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祠堂文化的育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维权途径的选择逻辑研究--从体制外转向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