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钢质壁面的爬壁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5-17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6-17页
第2章 爬壁机器人总体方案与结构设计第17-26页
    2.1 爬壁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第17-19页
    2.2 爬壁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第19-22页
        2.2.1 移动机构设计第19-20页
        2.2.2 变间隙式吸附机构设计第20-22页
    2.3 控制电路设计第22-25页
        2.3.1 主控芯片第22-23页
        2.3.2 直流电机驱动第23页
        2.3.3 电机编码器第23页
        2.3.4 调压模块第23-24页
        2.3.5 姿态传感器第24页
        2.3.6 红外遥控模块第24-25页
    2.4 雕刻材料选择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爬壁机器人磁吸附机构有限元分析第26-35页
    3.1 ANSOFTMAXWELL软件简介第26页
    3.2 吸附机构有限元分析第26-30页
        3.2.1 建立吸附机构的3D模型第26-27页
        3.2.2 材料和激励源第27-28页
        3.2.3 边界条件第28-29页
        3.2.4 划分单元格第29页
        3.2.5 设置自适应计算参数第29页
        3.2.6 后处理第29-30页
    3.3 吸附力数据分析第30-33页
        3.3.1 爬壁机器人安全吸附条件第30-31页
        3.3.2 吸附力仿真第31-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爬壁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第35-47页
    4.1 爬壁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第35-38页
        4.1.1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自由度第35-36页
        4.1.2 运动学模型第36-38页
    4.2 爬壁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第38-46页
        4.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第39-41页
        4.2.2 爬壁机器人的驱动轮受力分析第41-44页
        4.2.3 动力学建模第44-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爬壁机器人的轨迹跟踪优化控制第47-77页
    5.1 爬壁机器人控制理论方法第47-49页
        5.1.1 爬壁机器人的现代控制方法第47-48页
        5.1.2 爬壁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第48-49页
    5.2 基于运动学的爬壁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第49-64页
        5.2.1 轨迹跟踪反推控制方法第49-55页
        5.2.2 滑模控制方法第55-59页
        5.2.3 轨迹跟踪增量式PID滑模模糊控制方法第59-64页
    5.3 基于动力学的爬壁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第64-75页
        5.3.1 基于反推法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第64-70页
        5.3.2 基于反推法的滑模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第70-75页
    5.4 优化效果对比第75-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爬壁机器人优化控制效果测试与实验第77-86页
    6.1 吸附力测试实验第77-79页
    6.2 轨迹跟踪实验第79-85页
        6.2.1 MPU6050姿态解算第79-81页
        6.2.2 轨迹跟踪实验结果第81-85页
    6.3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7章 结论及展望第86-88页
    7.1 结论第86页
    7.2 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心冲击信号的睡眠监测识别研究
下一篇: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