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PM_(2.5)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3 相关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4 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3.1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 | 第19-20页 |
1.3.2 STIRPAT模型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第25-31页 |
2.1 PM_(2.5)空间效应检验模型 | 第25-28页 |
2.1.1 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 | 第25-26页 |
2.1.2 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 | 第26-28页 |
2.2 PM_(2.5)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第28-29页 |
2.2.1 面板模型 | 第28页 |
2.2.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 第28-29页 |
2.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2.3.1 研究区域 | 第29页 |
2.3.2 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3 1999-2011年我国市域PM_(2.5)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 第31-39页 |
3.1 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1-34页 |
3.2 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4-39页 |
4 基于空间面板的PM_(2.5)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9页 |
4.1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39-42页 |
4.2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5 基于GWR的PM_(2.5)影响因素空间差异分析 | 第49-59页 |
5.1 模型设定 | 第49-50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50-59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9-6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0-61页 |
6.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61-62页 |
6.4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A | 第69-76页 |
附录 B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