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1.2.1 避税的涵义第10页
        1.2.2 避税相关概念辨析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4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6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9-20页
        1.5.1 本文的创新点第19页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基本理论分析第20-24页
    2.1 “经济人”假设理论第20-21页
    2.2 博弈论第21-22页
    2.3 委托-代理理论第22-23页
    2.4 系统论第23-24页
第3章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现状分析第24-44页
    3.1 我国外资企业发展总体情况第24-29页
    3.2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客观性第29-33页
    3.3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省市分布第33-36页
    3.4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原因第36-37页
    3.5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常见手法第37-42页
    3.6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产生的危害第42-44页
第4章 我国反避税工作现状分析第44-62页
    4.1 我国采取的反避税措施第44-47页
        4.1.1 明确反避税新指导思想第44页
        4.1.2 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配备第44页
        4.1.3 出台专门法律、法规第44-47页
    4.2 我国反避税工作取得的成效第47-58页
        4.2.1 管理能力显著加强第48页
        4.2.2 服务水平逐渐提升第48-50页
        4.2.3 成功追缴大量流失税款第50-52页
        4.2.4 在国际税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第52-58页
    4.3 反避税工作面临的难题第58-62页
        4.3.1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第58页
        4.3.2 覆盖范围有待拓宽第58页
        4.3.3 管理能力仍需加强第58-59页
        4.3.4 服务水平需要提升第59-60页
        4.3.5 调查能力依旧较弱第60页
        4.3.6 国际合作还不充分第60-62页
第5章 避税与反避税博弈分析第62-70页
    5.1 建立基本博弈模型第62-63页
    5.2 纳入避税、反避税成本的博弈模型第63-65页
    5.3 加入避税罚款的博弈模型第65-67页
    5.4 引入避税、反避税概率的博弈模型第67-68页
    5.5 研究结论第68-70页
第6章 国际反避税工作经验借鉴第70-80页
    6.1 代表性国家反避税主要做法第70-77页
        6.1.1 美国第70-72页
        6.1.2 欧盟第72-75页
        6.1.3 日本第75-77页
    6.2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77-80页
第7章 提升我国反避税工作成效的建议第80-85页
    7.1 完善反避税法律体系第80页
    7.2 扩大反避税覆盖领域第80-81页
    7.3 强化反避税管理第81-83页
    7.4 优化反避税服务水平第83页
    7.5 深化反避税调查第83-84页
    7.6 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协作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91-92页
后记与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波动模型的上证50ETF期权定价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的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