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8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16页 |
1.1.1 龙虎人丹概述 | 第13-14页 |
1.1.2 肝纤维化概述 | 第14-15页 |
1.1.3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概述 | 第15-16页 |
1.2 课题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1.2.1 课题思路 | 第16-17页 |
1.2.2 论文结构说明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龙虎人丹治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 第18-33页 |
2.1 前言 | 第1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2.1 实验动物及环境 | 第18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3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2.3.0 模型构建与给药 | 第19页 |
2.3.1 HE染色 | 第19-20页 |
2.3.2 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 | 第20-21页 |
2.3.3 血清学指标 | 第21-23页 |
2.3.4 免疫组化(immunocytochemistry,IHC) | 第23-24页 |
2.3.5 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 | 第24-26页 |
2.3.6 荧光定量PCR(qPCR) | 第26-28页 |
2.3.7 统计学分析 | 第2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8-32页 |
2.4.1 龙虎人丹改善CCl_4诱导的肝损伤 | 第28-30页 |
2.4.2 龙虎人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龙虎人丹治疗BDL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 第33-49页 |
3.1 前言 | 第3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2.1 实验动物及环境 | 第33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3.2.3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43页 |
3.3.1 模型构建与给药 | 第34页 |
3.3.2 HE染色 | 第34-35页 |
3.3.3 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 | 第35-36页 |
3.3.4 血清学指标 | 第36-38页 |
3.3.5 免疫组化(immunocytochemistry,IHC) | 第38-39页 |
3.3.6 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 | 第39-42页 |
3.3.7 荧光定量PCR(qPCR) | 第42-43页 |
3.3.8 统计学分析 | 第43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3-48页 |
3.4.1 龙虎人丹减轻BDL诱导的肝损伤 | 第43-45页 |
3.4.2 龙虎人丹减轻BDL诱导的肝纤维化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龙虎人丹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第49-60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4.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50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0-56页 |
4.3.1 免疫组化(immunocytochemistry,IHC) | 第50-51页 |
4.3.2 组织ROS检测 | 第51页 |
4.3.3 免疫荧光 | 第51-52页 |
4.3.4 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 | 第52-54页 |
4.3.5 荧光定量PCR(qPCR) | 第54-56页 |
4.3.6 统计学分析 | 第56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4.4.1 龙虎人丹通过抑制炎症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第56-58页 |
4.4.2 龙虎人丹通过抑制炎症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讨论 | 第60页 |
5.2 结论 | 第60页 |
5.3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1 QPCR引物表 | 第68-69页 |
附录2 缩略语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