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综合环境运动实验台的设计与优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来源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运动平台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运动平台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大尺度综合环境运动实验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3页 |
2.1 设计目标 | 第16-17页 |
2.2 运动实验台设计难点分析 | 第17页 |
2.3 构型比较方案 | 第17-21页 |
2.3.1 双摆杆Delta并联结构方案 | 第17-19页 |
2.3.2 二维平动加一维转动结构方案 | 第19-20页 |
2.3.3 三维直角坐标结构方案 | 第20页 |
2.3.4 剪叉式升降三坐标结构方案 | 第20-21页 |
2.4 结构方案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大尺度综合环境运动实验台结构设计 | 第23-40页 |
3.1 五自由度运动实验台机械系统设计 | 第23页 |
3.2 三坐标平移机构机械系统设计 | 第23-33页 |
3.2.1 X向剪叉式升降机构的设计 | 第24-27页 |
3.2.2 Y向平移机构的设计 | 第27-29页 |
3.2.3 Z向平移机构的设计 | 第29-31页 |
3.2.4 导向装置的设计及丝杠的选型 | 第31-33页 |
3.2.5 三坐标平移机构运动范围 | 第33页 |
3.3 二维旋转平台机械系统设计 | 第33-39页 |
3.3.1 X轴旋转机构的设计 | 第34-36页 |
3.3.2 Z轴旋转机构的设计 | 第36-38页 |
3.3.3 二维旋转机构运动范围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运动实验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及优化分析 | 第40-53页 |
4.1 运动实验台的动力学分析 | 第40-43页 |
4.1.1 运动实验台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1.2 定义约束和驱动 | 第41-42页 |
4.1.3 仿真分析 | 第42-43页 |
4.2 运动实验台的优化分析 | 第43-47页 |
4.2.1 剪叉式升降机构力学分析 | 第43-45页 |
4.2.2 电机安装位置优化设计 | 第45页 |
4.2.3 立式驱动实验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4.3 优化后运动实验台的动力学分析 | 第47-50页 |
4.3.1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4.3.2 建立约束条件 | 第48-49页 |
4.3.3 仿真分析 | 第49-50页 |
4.4 运动实验台的运动学分析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运动实验台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第53-74页 |
5.1 运动实验台关键零部件的强度分析 | 第53-57页 |
5.1.1 运动实验台整体受力分析 | 第54-55页 |
5.1.2 实验台关键零部件剪叉臂的强度分析 | 第55-56页 |
5.1.3 实验台关键零部件U型架的强度分析 | 第56-57页 |
5.2 热分析 | 第57-59页 |
5.2.1 热分析的意义 | 第57页 |
5.2.2 运动实验台不同工况下的热分析 | 第57-59页 |
5.3 基于响应面法的剪叉臂优化分析 | 第59-66页 |
5.3.1 目标函数及结构优化变量选择 | 第59-60页 |
5.3.2 剪叉臂结构优化 | 第60页 |
5.3.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5.3.4 优化后剪叉臂强度校核与分析 | 第65-66页 |
5.4 基于响应面法的U型架优化分析 | 第66-73页 |
5.4.1 目标函数及结构优化变量选择 | 第66-68页 |
5.4.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5.4.3 优化后U型架强度校核与分析 | 第71-72页 |
5.4.4 优化后整体强度校核与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