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4页 |
1.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构造与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材料 | 第12-14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计算化学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21-23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2 常用的DFT方法 | 第22-23页 |
2.3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 第23页 |
2.4 马库斯电荷转移理论 | 第23-25页 |
2.5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吡咯并吡咯二酮类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结构修饰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 | 第30-50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计算详情 | 第31-33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33-41页 |
3.3.1 光电转换机制 | 第33-34页 |
3.3.2 基态结构性质 | 第34页 |
3.3.3 电子性质 | 第34-36页 |
3.3.4 光学性质 | 第36-39页 |
3.3.5 电子转移性质 | 第39-41页 |
3.4 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第四节 理论研究以噻吩和苯环为中间单元的小分子供体材料的光电性能 | 第50-68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4.3.1 基态结构性质 | 第52-54页 |
4.3.2 前线分子轨道能级 | 第54-55页 |
4.3.3 光学吸收性质 | 第55-59页 |
4.3.4 电荷传输性质 | 第59-61页 |
4.4 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第五节 理论研究以二噻吩并吡咯为供体单元的A-D-A型小分子供体材料的光电性能 | 第68-86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计算详情 | 第69-7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9页 |
5.3.1 基态结构性质 | 第71-72页 |
5.3.2 前线分子轨道 | 第72-74页 |
5.3.3 光学吸收性质 | 第74-76页 |
5.3.4 空穴传输性质 | 第76-79页 |
5.4 总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硕士期间已经完成的工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