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交流调速技术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1.3 异步电机铁损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23-39页 |
2.1 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2.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案 | 第26-30页 |
2.2.1 直接矢量控制 | 第26-29页 |
2.2.2 间接矢量控制 | 第29-30页 |
2.3 考虑铁损的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2.4 铁损对传统矢量控制的影响 | 第32-34页 |
2.5 仿真研究 | 第34-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含铁损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矢量控制策略 | 第39-46页 |
3.1 基于解耦补偿网络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 第39-42页 |
3.1.1 解耦补偿网络的原理和结构 | 第39-40页 |
3.1.2 基于解耦补偿网络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40-41页 |
3.1.3 仿真研究 | 第41-42页 |
3.2 基于等效转子时间常数校正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 第42-45页 |
3.2.1 基于MRAS的等效转子时间常数辨识 | 第42-44页 |
3.2.2 基于等效转子时间常数校正的矢量控制系统 | 第44页 |
3.2.3 仿真研究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直接励磁电感电流矢量控制策略 | 第46-54页 |
4.1 励磁电感电流滑模观测器的设计 | 第46-49页 |
4.2 直接基于励磁电感电流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49-50页 |
4.3 仿真研究 | 第50-52页 |
4.4 励磁电感电流外环与定子电流内环的串联式双环控制系统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铁损电阻自适应全阶观测器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 | 第54-64页 |
5.1 考虑铁损的自适应全阶观测器设计 | 第54-59页 |
5.1.1 考虑铁损的异步电机状态方程 | 第54-55页 |
5.1.2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 第55-56页 |
5.1.3 自适应律设计 | 第56-59页 |
5.2 基于铁损模型自适应全阶观测器的矢量控制系统 | 第59-60页 |
5.3 仿真研究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64-78页 |
6.1 实验系统构成 | 第64-65页 |
6.2 硬件设计 | 第65-68页 |
6.2.1 采样电路 | 第65-68页 |
6.2.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8页 |
6.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8-71页 |
6.3.1 主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6.3.2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6.3.3 励磁电感电流滑模观测器程序设计 | 第70页 |
6.3.4 铁损电阻自适应全阶观测器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6.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1-77页 |
6.4.1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直接励磁电感电流矢量控制实验 | 第71-74页 |
6.4.2 基于铁损电阻自适应观测器的矢量控制实验 | 第74-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总结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