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种群动态 | 第11-12页 |
1.2.2 更新策略 | 第12-13页 |
1.2.3 分布格局 | 第13-14页 |
1.2.4 群落多样性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香果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 第17-32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7-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18-19页 |
2.2.2 年龄级与高度级划分 | 第19-20页 |
2.2.3 种群动态计算 | 第20页 |
2.2.4 静态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编制 | 第20-21页 |
2.2.5 死亡率与消失率曲线绘制 | 第21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1-30页 |
2.3.1 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动态 | 第21-25页 |
2.3.2 香果树种群的高度级结构 | 第25-28页 |
2.3.3 香果树种群静态生命表与存活曲线 | 第28-30页 |
2.3.4 香果树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曲线 | 第30页 |
2.4 分析与讨论 | 第30-32页 |
2.4.1 整个种群与小种群的结构与动态 | 第30-31页 |
2.4.2 原生林与次生林香果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香果树种群的更新策略 | 第32-37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3.1.1 样地设置 | 第32页 |
3.1.2 萌枝率及更新指数计算 | 第32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32-35页 |
3.2.1 香果树种群更新方式 | 第32-34页 |
3.2.2 香果树种群更新指数与萌枝率 | 第34-35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3.3.1 萌枝更新对香果树种群的维持作用 | 第35页 |
3.3.2 原生林与次生林中香果树种群更新策略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香果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37-44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4.1.1 样地设置与龄级划分 | 第37页 |
4.1.2 点格局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38-41页 |
4.2.1 香果树种群整体空间分布格局 | 第38-39页 |
4.2.2 香果树种群不同龄级空间格局动态 | 第39-40页 |
4.2.3 香果树种群不同龄级空间关联性 | 第40-41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41-44页 |
4.3.1 原生林与次生林中香果树种群空间格局 | 第41-42页 |
4.3.2 原生林与次生林中香果树种群格局动态及空间关联性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香果树群落多样性 | 第44-57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5.1.1 样地设置 | 第44页 |
5.1.2 重要值计算 | 第44-45页 |
5.1.3 物种多样性测定 | 第45页 |
5.1.4 分类多样性测定 | 第45-46页 |
5.2 研究结果 | 第46-55页 |
5.2.1 群落物种组成 | 第46-49页 |
5.2.2 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 | 第49-51页 |
5.2.3 群落物种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51-55页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55-57页 |
5.3.1 原生林与次生林中香果树群落组成与结构 | 第55页 |
5.3.2 原生林与次生林中香果树群落多样性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页 |
6.3 创新之处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硕士期间已经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Ⅰ 香果树群落维管植物名录 | 第75-84页 |
附录Ⅱ 香果树图版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