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锅煮合成2-吡啶甲酰胺的研究 | 第7-31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1.1 2-吡啶甲酰胺 | 第10-11页 |
1.2 2-吡啶甲酰胺衍生物 | 第11-12页 |
1.3 2-吡啶甲酰胺的合成 | 第12-15页 |
1.3.1 Pd催化卤代吡啶合成吡啶酰胺 | 第12-13页 |
1.3.2 其他合成方法 | 第13-15页 |
1.4 Rei ssert反应 | 第15-1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6-25页 |
2.1 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2.3 实验操作 | 第16-25页 |
2.3.1 吡啶氮氧化物的制备 | 第16-18页 |
2.3.1.1 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合成氮氧化物 | 第17页 |
2.3.1.2 以30%H2O2为氧化剂的原料制备 | 第17-18页 |
2.3.2 2-氰基吡啶合成条件探究 | 第18-21页 |
2.3.2.1 溶剂优化 | 第18页 |
2.3.2.2 反应温度优化 | 第18-19页 |
2.3.2.3 2-氰基吡啶水解温度优化 | 第19-20页 |
2.3.2.4 催化剂优化 | 第20页 |
2.3.2.5 氰基水解条件优化 | 第20-21页 |
2.3.3. 吡啶N-O化物的底物拓展 | 第20-21页 |
2.3.4 结果与讨论 | 第21-22页 |
2.3.5 产物数据 | 第22-25页 |
3 参考文献 | 第25-31页 |
Ⅱ铜催化的Suzuki偶联反应研究 | 第31-57页 |
摘要 | 第31-32页 |
Abstract | 第32-34页 |
1 前言 | 第34-41页 |
1.1 Suzuki偶联反应 | 第34页 |
1.2 Suzuki偶联反应机理 | 第34-35页 |
1.3 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 第35-37页 |
1.3.1 经典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 第35-37页 |
1.3.2 纳米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 第37页 |
1.3.3 微波辅助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 第37页 |
1.4 其他金属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 | 第37-41页 |
1.4.1 Ni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 第38-39页 |
1.4.2 钌催化的Suzuki | 第39页 |
1.4.3 Cu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 第39-4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1-54页 |
2.1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2.3 实验操作 | 第41-46页 |
2.3.1 条件优化 | 第41-44页 |
2.3.1.1 溶剂优化 | 第41-42页 |
2.3.1.2 微波条件优化 | 第42-43页 |
2.3.1.3 碱优化 | 第43页 |
2.3.1.4 催化剂筛选 | 第43-44页 |
2.3.1.5 二次条件优化 | 第44页 |
2.3.2 底物拓展 | 第44-46页 |
2.3.2.1 基于合成硼酸原料的溴代底物拓展 | 第44-45页 |
2.3.2.2 硼酸底物拓展 | 第45-4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2.5 产物数据 | 第47-54页 |
3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