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及机械化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0-12页 |
1.3.2 全国和浙江省农业与农机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24页 |
2.1 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宏观数据 | 第15-17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15页 |
2.1.2 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2.1.3 农民合作社发展 | 第16-17页 |
2.2 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微观数据 | 第17-21页 |
2.2.1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 第17-18页 |
2.2.2 经营规模 | 第18页 |
2.2.3 从业人员 | 第18-19页 |
2.2.4 教育与培训 | 第19-20页 |
2.2.5 资金来源 | 第20-21页 |
2.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3.1 政策制约因素 | 第21页 |
2.3.2 从业人员素质因素 | 第21页 |
2.3.3 社会化服务水平因素 | 第21-22页 |
2.3.4 农业金融服务因素 | 第22页 |
2.3.5 其他问题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农业适度经营模式研究 | 第24-28页 |
3.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5页 |
3.1.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要性 | 第24页 |
3.1.2 农机适度规模经营必要性 | 第24-25页 |
3.2 适度经营模式研究 | 第25-27页 |
3.2.1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 | 第25页 |
3.2.2 适度规模形成机制 | 第25-26页 |
3.2.3 不同地区的适度规模经营 | 第26页 |
3.2.4 不同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比较 | 第26-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适度规模经营及机械化的计算模型构建 | 第28-32页 |
4.1 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 第28-29页 |
4.1.1 规模经济 | 第28页 |
4.1.2 影响适度规模经营的要素分析 | 第28-29页 |
4.1.3 机械化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撑作用 | 第29页 |
4.2 机械化生产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4.2.1 盈亏平衡分析法思想 | 第29-30页 |
4.2.2 进一步讨论 | 第30-3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5 经营主体分类及生产要素设定 | 第32-39页 |
5.1 经营主体分类 | 第32-35页 |
5.1.1 规模划分 | 第32页 |
5.1.2 技术模式 | 第32-33页 |
5.1.3 机具配备 | 第33-35页 |
5.2 生产参数设定 | 第35-38页 |
5.2.1 机械化水平 | 第35页 |
5.2.2 作业效率 | 第35-36页 |
5.2.3 单位机械化作业面积燃油消耗量 | 第36页 |
5.2.4 活劳动节约率 | 第36-37页 |
5.2.5 生产成本 | 第37-38页 |
5.2.6 土地产出率 | 第38页 |
5.2.7 水稻生产环节机具组合 | 第3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6 不同经营主体适度规模测算 | 第39-45页 |
6.1 总成本计算 | 第39-40页 |
6.2 收益临界点及盈亏平衡点计算 | 第40-42页 |
6.3 适度规模最终确定 | 第42-4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