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信念、意志、行为论文

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7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现实意义第14页
    1.3 研究思路第14-1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7-39页
    2.1 网络暴力游戏的文献综述第17-19页
        2.1.1 网络暴力游戏的概念界定第17页
        2.1.2 网络游戏暴力游戏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2.1.3 网络暴力游戏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2.2 应对方式的文献综述第19-24页
        2.2.1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2 应对方式的相关理论第20-22页
        2.2.3 应对方式的测量第22-23页
        2.2.4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2.3 社会支持的文献综述第24-30页
        2.3.1 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第24-26页
        2.3.2 社会支持的作用模型第26-27页
        2.3.3 社会支持的测量第27-29页
        2.3.4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第29-30页
    2.4 攻击行为的文献综述第30-35页
        2.4.1 攻击行为的概念界定第30-31页
        2.4.2 攻击行为的理论研究第31-33页
        2.4.3 攻击行为的分类第33页
        2.4.4 攻击行为的测量第33-34页
        2.4.5 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第34-35页
    2.5 网络暴力游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5-38页
        2.5.1 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5-36页
        2.5.2 网络暴力游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第36-37页
        2.5.3 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7页
        2.5.4 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第37页
        2.5.5 网络暴力游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第37-38页
        2.5.6 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8页
        2.5.7 网络暴力游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8页
        2.5.8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39-43页
    3.1 研究目的第39页
    3.2 研究假设第39页
    3.3 研究方法第39-42页
        3.3.1 研究对象第39-40页
        3.3.2 研究工具第40-42页
        3.3.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研究结果第43-77页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43页
    4.2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研究第43-46页
        4.2.1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的总体状况第43页
        4.2.2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的人口学差异研究第43-46页
    4.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研究第46-49页
        4.3.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第46页
        4.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人口学差异研究第46-49页
    4.4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研究第49-54页
        4.4.1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第49-50页
        4.4.2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差异研究第50-54页
    4.5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研究第54-60页
        4.5.1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第54-55页
        4.5.2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人口学差异研究第55-60页
    4.6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第60-76页
        4.6.1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第60-62页
        4.6.2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第62-76页
    4.7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讨论第77-87页
    5.1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分析第77-78页
        5.1.1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的总体状况分析第77页
        5.1.2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77-78页
    5.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分析第78-80页
        5.2.1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分析第78页
        5.2.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78-80页
    5.3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分析第80-81页
        5.3.1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分析第80页
        5.3.2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80-81页
    5.4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差异分析第81-82页
        5.4.1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分析第81页
        5.4.2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第81-82页
    5.5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第82-84页
    5.6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第84-86页
        5.6.1 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第84-85页
        5.6.2 积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第85页
        5.6.3 消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第85-86页
    5.7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7-91页
    6.1 研究结论第87页
    6.2 建议第87-88页
    6.3 本研究创新点第88页
    6.4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附录第103-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情绪对自我控制资源损耗条件下欺骗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上班族通勤压力与工作投入的关系:问题解决反刍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