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水文学论文

滇东南峰林湖盆区次生林表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第14-15页
        1.2.2 小生境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5-16页
        1.2.3 枯落物降解与养分释放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0-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3页
        2.1.1 研究样地概况第20页
        2.1.2 气候第20-21页
        2.1.3 土壤第21页
        2.1.4 植被第21-22页
        2.1.5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第22-23页
    2.2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第23-28页
        2.2.1 样地设置第23-25页
        2.2.2 样地调查第25页
        2.2.3 水样采集与处理第25-26页
        2.2.4 土壤采集与处理第26页
        2.2.5 枯落物采集与处理第26-27页
        2.2.6 数据处理第27-28页
第3章 大气降雨及降雨分量的物理化学特征第28-36页
    3.1 林内不同层次降水量月动态第28页
    3.2 次生林不同降水类型的相关离子动态变化分析第28-32页
    3.3 次生林不同降水类型的相关离子显著差异性分析第32页
    3.4 随降雨流动的相关离子量动态及相互关系第32-33页
    3.5 次生林“植被一土壤”系统相关离子储量第33-34页
    3.6 结论与分析第34-36页
第4章 次生林不同小生境土壤养分的异质性分析第36-49页
    4.1 小生境组合类型及特征第36页
    4.2 小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特征第36-40页
    4.3 小生境不同土壤层位的理化性质差异第40-41页
    4.4 小生境土壤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第41-43页
    4.5 小生境土壤各因子之间的主成分分析第43-44页
    4.6 次生林石沟随降雨发生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水的元素通量第44-49页
        4.6.1 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土温、pH、EC的变化第44-45页
        4.6.2 地表径流与土壤水雨季与旱季主要元素浓度变化第45-48页
        4.6.3 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各类离子的通量第48-49页
第5章 次生林不同生境枯落物的养分释放第49-56页
    5.1 不同生境枯落物分解及养分含量季节变化第49-52页
    5.2 不同生境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残留率第52-53页
    5.3 枯落物分解的元素通量第53-56页
第6章 结论第56-60页
    6.1 结论第56-58页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58-60页
        6.2.1 存在的问题第58页
        6.2.2 创新之处第58-59页
        6.2.3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生物胁迫下毛竹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下一篇:滇中阳宗海流域过去13000年植被演替和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