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2-20页 |
1.2.1 二体引力场任务机动轨道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2 三体引力场下航天器机动轨道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5页 |
第2章 连续小推力作用下航天器机动轨道设计解析方法 | 第25-4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固定径向推力下的航天器轨道解析解 | 第25-30页 |
2.3 固定切向推力下航天器轨道解析解 | 第30-32页 |
2.4 固定周向推力下的航天器轨道解析解 | 第32-34页 |
2.5 基于形状的轨道机动设计方法 | 第34-39页 |
2.6 基于连续小推力的大椭圆到圆轨道的轨道机动 | 第39-44页 |
2.7 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基于虚拟引力场方法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 | 第45-59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基于虚拟中心引力场方法的连续推力轨道设计 | 第45-52页 |
3.2.1 虚拟中心引力场以及虚拟圆锥曲线轨道的定义 | 第45-46页 |
3.2.2 虚拟中心引力场下的连续推力轨道 | 第46-52页 |
3.3 算例仿真分析 | 第52-57页 |
3.3.1 地球-火星轨道转移 | 第52-55页 |
3.3.2 最大速率拦截轨道设计 | 第55-57页 |
3.4 结论 | 第57-59页 |
第4章 连续推力下近地小行星交会轨道设计 | 第59-73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基于虚拟引力场的机动轨道设计 | 第59-63页 |
4.2.1 虚拟引力场模型 | 第59-60页 |
4.2.2 轨道机动动力学模型 | 第60-63页 |
4.3 半解析解精度分析 | 第63-65页 |
4.4 混合推力作用下最优转移轨道设计 | 第65-68页 |
4.4.1 混合推力数学模型 | 第65-67页 |
4.4.2 混合小推力推进的轨道优化 | 第67-68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68-70页 |
4.6 结论 | 第70-73页 |
第5章 考虑第三体引力摄动的近地小行星机动轨道设计 | 第73-87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考虑第三体引力摄动的轨道设计问题 | 第73-78页 |
5.3 考虑地球引力摄动的近地小行星轨道交会设计方法 | 第78-84页 |
5.3.1 第三体摄动对连续小推力转移轨道的影响 | 第78-80页 |
5.3.2 考虑三体引力摄动的连续推力最优轨道设计 | 第80-84页 |
5.4 仿真算例 | 第84-86页 |
5.5 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基于虚拟三体引力场方法的任务轨道设计 | 第87-123页 |
6.1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动力学建模 | 第87-102页 |
6.1.1 旋转坐标系以及哈密尔顿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87-90页 |
6.1.2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平动点 | 第90-91页 |
6.1.3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中平动点附近的轨道 | 第91-93页 |
6.1.4 太阳帆作用下的共线人工拉格朗日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93-96页 |
6.1.5 人工拉格朗日平衡点附近的周期轨道 | 第96-101页 |
6.1.6 算例分析 | 第101-102页 |
6.2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虚拟引力场 | 第102-115页 |
6.2.1 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虚拟引力场的定义 | 第102-103页 |
6.2.2 实现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的虚拟引力场的力学模型 | 第103-105页 |
6.2.3 采用RCD太阳帆实现虚拟三体引力场周期轨道 | 第105-112页 |
6.2.4 设计步骤与算例分析 | 第112-115页 |
6.2.5 虚拟三体引力场方法和人工拉格朗日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115页 |
6.3 采用自抗扰控制方法实现虚拟引力场中的悬浮轨道 | 第115-121页 |
6.3.1 自抗扰控制方法 | 第116-118页 |
6.3.2 自抗扰控制轨道跟踪器设计 | 第118-120页 |
6.3.3 仿真算例 | 第120-121页 |
6.4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3-125页 |
7.2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7页 |
附录 A1:自抗扰轨道控制器稳定性证明 | 第137-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7-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