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进展及评析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6-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6.1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述 | 第19-27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科技创新券 | 第19-21页 |
2.1.2 政策评估 | 第21-22页 |
2.1.3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2-27页 |
2.2.1 熊彼特创新理论 | 第22-24页 |
2.2.2 系统理论 | 第24页 |
2.2.3 政策评估理论 | 第24-27页 |
3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39页 |
3.1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3.1.1 是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 第27页 |
3.1.2 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 第27-28页 |
3.1.3 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券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 第28页 |
3.2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8-30页 |
3.2.1 针对性原则 | 第28页 |
3.2.2 系统性原则 | 第28-29页 |
3.2.3 科学性原则 | 第29-30页 |
3.2.4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0页 |
3.3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0-32页 |
3.3.1 相关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3.3.2 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估实践 | 第31-32页 |
3.3.3 科技创新券的构成要素 | 第32页 |
3.4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分析 | 第32-39页 |
3.4.1 政策内容科学性 | 第34页 |
3.4.2 政策投入 | 第34-35页 |
3.4.3 政策执行 | 第35-36页 |
3.4.4 目标达成度 | 第36-37页 |
3.4.5 满意度 | 第37-39页 |
4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试应用与检验 | 第39-42页 |
4.1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试应用的对象与方法 | 第39-40页 |
4.1.1 试应用对象 | 第39页 |
4.1.2 试应用方法 | 第39-40页 |
4.2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检验与赋权 | 第40-42页 |
5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及应用建议 | 第42-46页 |
5.1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建议 | 第42-43页 |
5.1.1 以开放和创新引领指标体系的完善 | 第42页 |
5.1.2 注重指标的系统化和具体化发展 | 第42-43页 |
5.1.3 开展更为广泛的指标体系验证活动 | 第43页 |
5.2 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 第43-46页 |
5.2.1 科学确定评估对象 | 第43-44页 |
5.2.2 准确选择评估方法 | 第44页 |
5.2.3 实现评估程序的规范化 | 第44-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