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梁拱协作体系结构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0页
    1.1 引言第13-19页
        1.1.1 梁拱协作体系的发展第13-15页
        1.1.2 梁拱协作体系的力学特性第15-17页
        1.1.3 梁拱协作体系的分类第17-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3页
        1.2.3 梁桥施工控制现状概述第23-26页
    1.3 梁拱协作体系桥发展中存在问题第26-37页
        1.3.1 梁拱协作体系桥索梁活载比第26-28页
        1.3.2 梁拱协作体系受力体系研究第28-30页
        1.3.3 梁拱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第30页
        1.3.4 梁拱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第30-31页
        1.3.5 拱式结构优化与创新第31-37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7-39页
        1.4.1 梁拱协作体系桥索梁活载比第37页
        1.4.2 梁拱协作体系受力体系研究第37-38页
        1.4.3 梁拱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第38页
        1.4.4 梁拱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第38-39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39-40页
第二章 梁拱协作体系传力机理研究第40-48页
    2.1 概述第40页
    2.2 梁拱协作体系分类第40-41页
        2.2.1 简支梁拱协作体系第40-41页
        2.2.2 连续梁拱协作体系第41页
    2.3 梁拱协作体系荷载比第41-45页
        2.3.1 荷载比第42页
        2.3.2 索梁活载比计算公式第42-45页
    2.4 算例分析第45-46页
    2.5 梁拱协作体系索梁活载比参数分析第46-47页
        2.5.1 吊杆面积与索梁活载比关系第46-47页
        2.5.2 加劲梁抗弯刚度与索梁活载的关系第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梁拱协作体系受力体系研究第48-60页
    3.1 概述第48页
    3.2 梁拱协作体系静力分析第48-53页
        3.2.1 恒载作用效应计算第48-52页
        3.2.2 活载作用效应计算第52-53页
    3.3 梁拱协作体系稳定性分析第53-55页
        3.3.1 拱肋静力稳定性计算第54-55页
    3.4 梁拱协作体系动力分析第55-57页
        3.4.1 梁拱协作体系近似基频估算第55-57页
    3.5 算例分析第57-59页
        3.5.1 恒载作用效应计算第57-58页
        3.5.2 活载作用效应计算第58页
        3.5.3 拱肋静力稳定性计算第58页
        3.5.4 梁拱协作体系近似基频估算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梁拱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第60-71页
    4.1 概述第60-61页
    4.2 梁拱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吊杆力确定第61-67页
        4.2.1 调值原理计算法第61-63页
        4.2.2 拱肋截面上下缘应力控制条件第63-65页
        4.2.3 应力平衡法第65-67页
    4.3 基于应力平衡法的梁拱协作体系桥合理吊杆内力确定计算法第67-68页
        4.3.1 确定梁拱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第67-68页
        4.3.2 基于应力平衡法的梁拱协作体系合理吊杆力的确定第68页
    4.4 算例验证第68-70页
        4.4.1 结构计算参数第68-69页
        4.4.2 结构计算结果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梁拱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方法研究第71-113页
    5.1 施工控制方法研究第71-74页
        5.1.1 常用施工控制理论第71-73页
        5.1.2 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方法研究第73-74页
    5.2 工程案例第74-80页
        5.2.1 本文工程案例主要技术指标第76页
        5.2.2 某大桥设计结构构造第76-77页
        5.2.3 某大桥施工方案第77-80页
    5.3 某特大桥数值计算分析与现场测试结果第80-83页
        5.3.1 数值计算分析第80-83页
        5.3.2 主拱肋现场测试结果第83页
    5.4 某大桥竖向转体精细化分析第83-90页
        5.4.1 某大桥竖转施工分析第85-87页
        5.4.2 竖转施工优化分析第87-90页
    5.5 扣索索力值对拱肋线形作用研究第90-111页
        5.5.1 提升塔架、扣索、拱肋共同作用下的索力优化结果第91-92页
        5.5.2 拱肋在施工中的状态分析第92-109页
        5.5.3 拱肋合拢瞬间分析第109-110页
        5.5.4 拱肋位移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第110-111页
        5.5.5 顺桥向提升塔架位移理论值值与实测值对比第111页
    5.6 小结第111-11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6.1 结论第113-114页
    6.2 展望第114-115页
附录第115-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持续极端高温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抗永久变形研究
下一篇:宽幅沥青路面摊铺均匀性与大厚度路面基层压实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