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1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 | 第14-20页 |
1.1.1 性信息素组分鉴定 | 第14-15页 |
1.1.2 活性检测 | 第15-16页 |
1.1.3 性信息素的应用 | 第16-18页 |
1.1.4 性信息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2 半翅目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1 蝽类求偶和性信息素释放节律 | 第20页 |
1.2.2 分泌释放部位 | 第20-21页 |
1.2.3 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 | 第21-22页 |
1.2.4 盲蝽科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 第22页 |
1.3 中黑盲蝽防治现状 | 第22-23页 |
1.4 中黑盲蝽性信息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1.5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中黑盲蝽性信息素释放节律研究和性成熟日龄确定 | 第26-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1 供试昆虫及其饲养 | 第26-27页 |
2.1.2 Y型昆虫嗅觉仪实验 | 第27页 |
2.1.3 田间诱捕试验 | 第27-28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2 结果及分析 | 第28-32页 |
2.2.1 Y型昆虫嗅觉仪实验 | 第28页 |
2.2.2 性成熟日龄确定 | 第28-31页 |
2.2.3 性信息素释放节律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中黑盲蝽后胸腺体显微结构观察 | 第34-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1.2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5页 |
3.2 结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3.2.1 后胸腺体显微结构 | 第35页 |
3.2.2 后胸腺体开口 | 第35-36页 |
3.2.3 后胸腺体释放面 | 第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中黑盲蝽后胸腺体挥发物对雄性求偶行为的影响 | 第38-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1.2 中黑盲蝽粗提物 | 第39页 |
4.1.3 化学分析 | 第39页 |
4.1.4 Y型昆虫嗅觉仪检测试验 | 第39-40页 |
4.1.5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4.2 结果及分析 | 第40-46页 |
4.2.1 若虫粗提物成分分析 | 第40页 |
4.2.2 雌性成虫后胸腺体浸泡物成分分析 | 第40-43页 |
4.2.3 雄性后胸腺体浸泡物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4.2.4 Y型昆虫嗅觉仪检测 | 第45-46页 |
4.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中黑盲蝽性信息素的提取分析 | 第48-5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5.1.1 供试昆虫及其饲养 | 第49页 |
5.1.2 仪器及分析条件 | 第49-50页 |
5.1.3 性信息素粗提物的提取 | 第50页 |
5.1.4 活性物质的测定 | 第50-51页 |
5.2 结果及分析 | 第51-56页 |
5.2.1 中黑盲蝽雌性和雄性后胸腺体活性物质分析 | 第51-53页 |
5.2.2 中黑盲蝽雌性和雄性(去除后胸腺体)活性物质分析 | 第53-55页 |
5.2.3 吸附剂收集活性物质分析 | 第55-56页 |
5.3 讨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中黑盲蝽性信息素组分鉴定和定量分析 | 第58-70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6.1.2 性信息素组分鉴定 | 第59页 |
6.1.3 性信息素组分的活性试验 | 第59页 |
6.1.4 性信息素定量分析 | 第59-60页 |
6.2 结果及分析 | 第60-69页 |
6.2.1 性信息素粗提物活性物质鉴定 | 第60-63页 |
6.2.2 性信息素组分活性测试 | 第63-65页 |
6.2.3 性信息素粗提物活性物质定量分析 | 第65-69页 |
6.3 讨论 | 第69-70页 |
第七章 中黑盲蝽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田间诱捕试验 | 第70-75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7.1.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7.1.2 田间诱捕 | 第71-72页 |
7.2 结果及分析 | 第72-73页 |
7.2.1 2011-2012年田间试验 | 第72页 |
7.2.2 2013年田间试验 | 第72-73页 |
7.3 讨论 | 第73-75页 |
第八章 中黑盲蝽性诱剂田间诱捕技术研究 | 第75-85页 |
8.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8.1.1 试验材料 | 第75-76页 |
8.1.2 试验方法 | 第76-78页 |
8.2 结果及分析 | 第78-84页 |
8.2.1 不同颜色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78-79页 |
8.2.2 诱捕器摆放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79页 |
8.2.3 单位面积内诱捕器数量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79-81页 |
8.2.4 诱捕器摆放位置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81页 |
8.2.5 诱捕器摆放间距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81-82页 |
8.2.6 诱捕器形状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82页 |
8.2.7 不同诱芯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 第82-84页 |
8.3 讨论 | 第84-85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8页 |
9.1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9.2 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