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

基于知觉现象学的建筑空间体验初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Part One第10-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立第12-13页
     ·影响建筑空间体验的因子第12页
     ·知觉现象学第12页
     ·案例的选取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13-15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5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16-17页
   ·论文章节概述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知觉现象学与建筑体验的关联性解读/Part TWo第18-36页
   ·基本概念概述第18-22页
     ·现象学的师承关系——从哲学到实践第18-21页
     ·体验的哲学观第21-22页
   ·胡塞尔与现象学第22-24页
   ·梅洛-庞蒂的知觉论第24-26页
     ·知觉现象学第24-25页
     ·"身体-主体"第25页
     ·知觉的重要性第25-26页
   ·帕拉斯玛的"建筑七感"第26-27页
   ·史蒂文霍尔的"第三种存在"与"现象区"第27-29页
   ·拉斯姆森与《建筑体验》第29页
   ·本体的知觉体验的心理学释义第29-32页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第31页
     ·James Gibson的空间知觉心理学研究第31页
     ·身体-意向理论第31-32页
   ·本体的知觉体验心理学释义第32-34页
     ·直觉体验第33页
     ·联觉体验第33页
     ·唤醒记忆第33-34页
     ·反思体验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塑造空间知觉体验的物质道具/Part Three第36-50页
   ·视觉的体验第37-44页
     ·材料表征第38-40页
     ·形式美的法则第40-41页
     ·光与影第41-44页
   ·听觉的体验第44-46页
     ·反射的声音第44-45页
     ·声画蒙太奇第45-46页
     ·光影与寂静第46页
   ·触觉的体验第46-48页
   ·味觉与嗅觉的体验第48-49页
   ·知觉体验的交互作用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空间叙事——找寻建筑体验的非物质语义/Part Four第50-64页
   ·建筑是事件集合体第52-54页
     ·功能与事件的区别第53页
     ·事件来源于生活场所第53-54页
     ·有人的建筑第54页
   ·空间叙事的秩序体验第54-55页
   ·游走——空间叙事的觅径体验第55-59页
     ·藏与露第56页
     ·虚与实第56页
     ·空间引导与暗示第56-57页
     ·渗透与层次第57页
     ·时间的绵延与记忆第57-59页
   ·空间叙事的情境体验第59-62页
     ·线索第60页
     ·窥视第60页
     ·迷宫第60-61页
     ·移情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激发知觉体验的设计策略初探/Part Five第64-90页
   ·建筑形式的抽象约减第64-67页
     ·形式纯粹第64-66页
     ·精于细部第66页
     ·走向感官性极少主义第66-67页
   ·建筑材料的本体回归第67-78页
     ·透明性第67-71页
     ·白墙的矛盾性第71-73页
     ·物质性第73-75页
     ·模糊性第75-76页
     ·耐久性第76-78页
   ·关于设计程式的再思考第78-85页
     ·隈研吾的材料粒子化第78-79页
     ·卒母托的"片麻岩"思考第79页
     ·从边缘寻找契入点第79-85页
   ·设计结合自然第85-88页
     ·光第86-87页
     ·水第87页
     ·风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启示与展望/Part Six第90-92页
   ·心时代的到来第90页
   ·对中国建筑的启示第90-92页
附录一:图片参考/Appendix One:Image Source第92-94页
附录二:表格来源/Appendix Two:Frame Source第94-95页
附录三:参考文献/Appendix Three:Bibliography第95-9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Presented paper第98-99页
后记/Postscript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杂纤维—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
下一篇:当代木构建筑的表现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