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芯片毛细管电泳用于单细胞耐药分析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多药耐药第12-16页
        1.1.1 细胞多药耐药机制第12-13页
        1.1.2 阿霉素及其耐药机制第13-14页
        1.1.3 谷胱甘肽与多药耐药第14-15页
        1.1.4 活性氧与多药耐药第15-16页
    1.2 多药耐药的逆转第16-17页
    1.3 耐药分析方法第17-19页
        1.3.1 单细胞内药物分析方法第17-18页
        1.3.2 细胞自体荧光第18-19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人肝癌多药耐药株HepG2/ADM建立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4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1页
        2.2.2 多深度微流控芯片的制作第21-22页
        2.2.3 溶液配制第22-23页
        2.2.4 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的培养第23页
        2.2.5 微流控芯片检测耐药过程单细胞阿霉素第23-24页
            2.2.5.1 阿霉素标准曲线第23页
            2.2.5.2 芯片电泳检测单细胞阿霉素第23-24页
    2.3 结果第24-29页
        2.3.1 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HepG2/ADM培养过程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第24-26页
        2.3.2 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聚集第26页
        2.3.3 芯片电泳检测耐药细胞形成过程中阿霉素的摄取第26-29页
    2.4 讨论与小结第29-32页
        2.4.1 阿霉素母液的配制第29-30页
        2.4.2 芯片结构的选择第30页
        2.4.3 单细胞阿霉素分析第30-31页
        2.4.4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耐药细胞培养过程中谷胱甘肽和活性氧的含量变化第32-56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7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33-34页
        3.2.2 溶液配制第34-35页
        3.2.3 细胞培养与处理第35页
        3.2.4 GSSG与NDA在线衍生第35-36页
        3.2.5 微流控芯片同时检测单细胞GSH、GSSG、ROS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55页
        3.3.1 GSH、GSSG衍生第37-41页
        3.3.2 细胞自体荧光和阿霉素的影响第41-43页
        3.3.3 芯片电泳同时检测单细胞的GSH、GSSG和ROS第43-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川芎嗪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HepG2/ADM耐药性的研究第56-74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60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57页
        4.2.2 溶液配制第57-58页
        4.2.3 川芎嗪非细胞毒性浓度的确定第58-59页
        4.2.4 细胞培养和细胞预处理第59页
        4.2.5 川芎嗪逆转阿霉素耐药的检测第59-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72页
        4.3.1 川芎嗪对检测的影响第60-61页
        4.3.2 川芎嗪非细胞毒性浓度第61-62页
        4.3.3 TMP+DOX组DOX检测第62-64页
        4.3.5 芯片电泳检测川芎嗪逆转耐药 72h的GSH、GSSG和DOX第64-72页
    4.4 小结第72页
    4.5 总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遂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对大鼠肾脏毒性的影响
下一篇:泰痹颗粒的制剂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