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黄酮类化合物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1-20页
    1.1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第11页
        1.1.1 芹菜素第11页
        1.1.2 木犀草素第11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第11-14页
        1.2.1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第12-13页
        1.2.2 功能单体的选择第13页
        1.2.3 溶剂的选择第13页
        1.2.4 表面接枝技术第13-14页
    1.3 碳纳米管第14-16页
        1.3.1 碳纳米管特性第14-15页
        1.3.2 碳纳米管改性第15页
        1.3.3 碳纳米管的分类第15-16页
    1.4 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第16-17页
        1.4.1 接枝碳纳米管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第16页
        1.4.2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势第16-17页
    1.5 固相萃取第17-18页
        1.5.1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第17页
        1.5.2 固相萃取的应用第17-18页
    1.6 分子印迹自组装体系的模拟第18-19页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芹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预组装计算机模拟第20-31页
    2.1 力场的选择及参数的设置第20页
    2.2 研究内容及计算方法第20-21页
    2.3 构型的优化第21-22页
    2.4 结合位点的模拟第22-23页
        2.4.1 结合位点类型的模拟第22-23页
        2.4.2 结合位点的位置模拟第23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3-26页
        2.5.1 芹菜素和丙烯酰胺形成复合物的构型图第23-24页
        2.5.2 芹菜素和甲基丙烯酸形成复合物的构型图第24-25页
        2.5.3 芹菜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复合物的构型图第25页
        2.5.4 芹菜素和 2-乙烯基吡啶形成复合物的构型图第25-26页
        2.5.5 芹菜素和 4-乙烯基吡啶形成复合物的构型图第26页
    2.6 真空条件下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结合能的模拟第26-27页
    2.7 溶剂的影响分析第27-30页
        2.7.1 各溶剂优化后的构型图第27-28页
        2.7.2 复合物优化后的构型图第28-30页
    2.8 结论第30-31页
第3章 碳纳米管表面芹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第31-52页
    3.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31-32页
        3.1.1 实验仪器设备第31-32页
        3.1.2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6页
        3.2.1 分析方法第32-33页
        3.2.2 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33页
        3.2.3 功能单体种类的选择第33-34页
        3.2.4 功能单体用量的选择第34页
        3.2.5 致孔剂种类的选择第34页
        3.2.6 等温平衡吸附实验第34-35页
        3.2.7 选择性吸附实验第35页
        3.2.8 溶液水含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影响的测定第35页
        3.2.9 溶液水含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影响的理论研究第35-36页
    3.3 结构类似物的固相萃取第36页
        3.3.1 装柱第36页
        3.3.2 上样第36页
        3.3.3 淋洗和洗脱第36页
    3.4 芹菜提取物的固相萃取第36-37页
        3.4.1 芹菜提取物的制备第36页
        3.4.2 装柱第36页
        3.4.3 上样第36-37页
        3.4.4 淋洗液的优化第37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3.5.1 功能单体种类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第37页
        3.5.2 功能单体种类对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影响第37-38页
        3.5.3 功能单体比例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第38-39页
        3.5.4 致孔剂种类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第39页
        3.5.5 致孔剂种类对印迹聚合物选择性的影响第39-40页
    3.6 表征第40-42页
        3.6.1 形貌分析第40-41页
        3.6.2 红外光谱分析第41页
        3.6.3 比表面积结构表征第41-42页
    3.7 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平衡吸附第42-47页
        3.7.1 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第42-43页
        3.7.2 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第43-47页
    3.8 溶液水含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及理论研究第47-49页
        3.8.1 溶液水含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第47页
        3.8.2 溶液水含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影响的理论研究第47-49页
    3.9 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能第49-50页
    3.10 固相萃取第50-51页
        3.10.1 淋洗液的优化第50页
        3.10.2 芹菜提取物中芹菜素的固相萃取第50-51页
    3.11 结论第51-52页
第4章 碳纳米管表面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第52-66页
    4.1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1.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52页
        4.1.2 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52-53页
        4.1.3 分析方法第53页
        4.1.4 功能单体的比例的选择第53页
        4.1.5 功能单体的选择第53页
        4.1.6 等温平衡吸附实验第53-54页
        4.1.7 选择性吸附实验第54页
    4.2 结构类似物的固相萃取第54页
        4.2.1 装柱第54页
        4.2.2 上样第54页
        4.2.3 淋洗液的优化第54页
    4.3 花生壳提取物的固相萃取第54-55页
        4.3.1 花生壳提取物的制备第54-55页
        4.3.2 装柱第55页
        4.3.3 上样第55页
        4.3.4 淋洗和洗脱第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4.4.1 功能单体种类对印迹聚合物的影响第55-56页
        4.4.2 功能单体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第56页
        4.4.3 扫描电镜第56-57页
        4.4.4 红外表征第57-58页
        4.4.5 比表面积测定第58页
        4.4.6 碳纳米管木犀草素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第58-60页
        4.4.7 碳纳米管木犀草素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热力学第60-61页
        4.4.8 碳纳米管木犀草素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曲线第61-63页
    4.5 固相萃取第63-64页
        4.5.1 结构类似物的固相萃取第63-64页
        4.5.2 花生壳提取物中木犀草素的固相萃取第64页
    4.6 结论第64-6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领域的应用
下一篇:PVDF-g-MA对PVDF/TPU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及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