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17页 |
·托运人涵义的演变 | 第11-14页 |
·模糊的托运人阶段 | 第11页 |
·明确的托运人及两种托运人阶段 | 第11-13页 |
·托运人与单证托运人并存阶段 | 第13-14页 |
·本文中托运人的界定 | 第14-15页 |
·强化的涵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托运人义务分析及《鹿特丹规则》强化之体现 | 第17-29页 |
·归责原则 | 第17-18页 |
·以往公约中的规定 | 第17-18页 |
·《鹿特丹规则》中的规定 | 第18页 |
·《鹿特丹规则》下归责原则强化之体现 | 第18页 |
·托运人交货义务 | 第18-21页 |
·以往公约中的规定 | 第19页 |
·《鹿特丹规则》中的规定 | 第19-20页 |
·托运人交付运输的方式及能力的强化 | 第20-21页 |
·托运人提供信息、文件或指示的义务 | 第21-22页 |
·以往公约中的规定 | 第21页 |
·《鹿特丹公约》中的规定 | 第21页 |
·托运人提供信息和指示义务的强化 | 第21-22页 |
·托运人的保证义务 | 第22-24页 |
·以往公约中的规定 | 第22-23页 |
·《鹿特丹规则》中的规定 | 第23-24页 |
·托运人保证义务的强化 | 第24页 |
·托运危险货物的特殊规定 | 第24-27页 |
·以往公约中的规定 | 第24-25页 |
·《鹿特丹规则》中的规定 | 第25-26页 |
·托运人对危险货物的特别义务的强化 | 第26-27页 |
·增设了承托双方提供信息和指示方面的合作义务 | 第27-28页 |
·增设提供补充信息、指示或文件的义务 | 第28-29页 |
第3章 《鹿特丹规则》下托运人义务强化的原因 | 第29-36页 |
·宏观原因 | 第29-31页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第29页 |
·平衡船货双方利益的需要 | 第29-31页 |
·具体原因 | 第31-36页 |
·货方市场的确立及发展 | 第32页 |
·货物发展的多样化以及运输方式的多样化 | 第32-33页 |
·航运业风险预防与治理的需求 | 第33-36页 |
第4章 《鹿特丹规则》对我国《海商法》相关规定完善的借鉴 | 第36-46页 |
·我国《海商法》中托运人义务的立法现状 | 第36-39页 |
·《海商法》中托运人的涵义 | 第36-37页 |
·托运人义务的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我国《海商法》下托运人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对我国《海商法》托运人有关规定的完善建议 | 第39-46页 |
·托运人托运货物的义务方面 | 第39-42页 |
·赔偿责任方面 | 第42-43页 |
·承担严格责任的范围方面 | 第43-44页 |
·托运危险货物方面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