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挡水坝论文--土石坝(当地材料坝、填筑坝)论文

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特征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心墙孔隙水压力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理论分析第13-14页
        1.2.2 试验研究第14页
        1.2.3 数值计算第14-15页
        1.2.4 原型监测第15-16页
    1.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2 土的本构模型和渗流分析基本理论第18-35页
    2.1 土的本构模型第18-25页
        2.1.1 土的本构模型概述第18页
        2.1.2 邓肯-张E-μ模型第18-22页
        2.1.3 邓肯-张E-B模型第22-24页
        2.1.4 邓肯-张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4页
        2.1.5 本构模型的选定第24-25页
    2.2 渗流分析基本理论第25-34页
        2.2.1 渗流分析基本理论第25页
        2.2.2 达西定律第25-26页
        2.2.3 连续性方程第26-28页
        2.2.4 渗流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第28页
        2.2.5 基于变分原理的计算过程解析第28-32页
        2.2.6 单元渗透矩阵的形成第32-34页
        2.2.7 总体渗透矩阵的集成第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瀑布沟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第35-46页
    3.1 工程实例第35-36页
        3.1.1 工程概况第35页
        3.1.2 坝体结构分区第35页
        3.1.3 基础防渗第35-36页
    3.2 有限元模型及计算参数第36-38页
        3.2.1 有限元模型第36-37页
        3.2.2 有限元模型计算参数第37-38页
    3.3 计算结果分析第38-44页
        3.3.1 坝体变形分析第38-40页
        3.3.2 坝体应力分析第40-42页
        3.3.3 心墙拱效应分析第42-43页
        3.3.4 心墙水力劈裂分析第43-44页
    3.4 邓肯张E-B模型和邓肯张E-μ模型对比分析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施工期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特征分析第46-60页
    4.1 施工期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形成机制第46页
    4.2 非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第46-49页
        4.2.1 土-水特征曲线第46-47页
        4.2.2 VanGenuchten(VG)模型第47-48页
        4.2.3 渗透系数模型第48-49页
    4.3 施工期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特征分析第49-55页
        4.3.1 心墙不同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第50页
        4.3.2 心墙不同含水率下的孔隙水压力第50-52页
        4.3.3 心墙不同施工速率下的孔隙水压力第52-53页
        4.3.4 心墙不同渗透系数下的孔隙水压力第53-55页
    4.4 施工期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分析第55-58页
        4.4.1 土压力第55页
        4.4.2 渗径第55-56页
        4.4.3 排水条件第56页
        4.4.4 含水率第56-57页
        4.4.5 渗透系数第57-58页
        4.4.6 施工速率第58页
    4.5 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蓄水期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特征分析第60-70页
    5.1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第60-62页
        5.1.1 渗透系数的计算第60-61页
        5.1.2 渗透系数与土体应变之间的关系第61-62页
        5.1.3 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第62页
    5.2 有限元模型及参数第62-64页
        5.2.1 计算参数第62-63页
        5.2.2 有限元模型第63页
        5.2.3 计算工况和边界条件第63-64页
    5.3 蓄水期土质心墙孔隙水压力特征分析第64-67页
        5.3.1 不考虑施工过程时不同蓄水速度下的心墙孔隙水压力第64-65页
        5.3.2 考虑施工过程时不同蓄水速度下的心墙孔隙水压力第65-67页
    5.4 不考虑和考虑施工过程时孔隙水压力对比分析第67页
    5.5 蓄水期心墙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分析第67-69页
        5.5.1 蓄水速度第67-68页
        5.5.2 渗透系数第68页
        5.5.3 渗透路径第68-69页
        5.5.4 施工过程第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建成区微绿地系统构建初探
下一篇:复合材料螺旋桨振动声辐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