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的目的第11-12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2-14页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第16-19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2 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第19-29页
    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第19-20页
    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第20-29页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第20-24页
        2.2.2 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第24-25页
        2.2.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第25-29页
第3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第29-44页
    3.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第29-34页
        3.1.1 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第29-31页
        3.1.2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第31-32页
        3.1.3 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需要第32-33页
        3.1.4 是保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需要第33-34页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第34-44页
        3.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第35-41页
        3.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者第41-42页
        3.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方式第42-44页
第4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第44-54页
    4.1 是凸显马克思主义蓬勃生命力的内在需要第44-46页
        4.1.1 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第44-45页
        4.1.2 有助于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第45-46页
    4.2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坚实基础第46-48页
        4.2.1 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第46-47页
        4.2.2 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第47-48页
    4.3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第48-54页
        4.3.1 有助于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第48-49页
        4.3.2 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第49-51页
        4.3.3 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第51-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信仰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进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