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6页 |
1.2.1 浅埋煤层覆岩移动破坏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开采沉陷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影响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的主要因素 | 第19-25页 |
2.1 典型矿井开采地表沉陷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2.2 黄土沟壑区采动地表裂缝分类及特征 | 第21-23页 |
2.2.1 根据裂缝发育时段分类 | 第21-22页 |
2.2.2 根据裂缝发育特征分类 | 第22-23页 |
2.3 影响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煤层开采相似模拟研究 | 第25-41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3.2 实验器材与设备 | 第25-26页 |
3.3 相似常数及材料配比 | 第26-28页 |
3.3.1 相似常数 | 第26-27页 |
3.3.2 相似材料配比 | 第27-28页 |
3.4 模型铺设与观察方案 | 第28-30页 |
3.5 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 | 第30-40页 |
3.5.1 覆岩破断特征分析 | 第30-35页 |
3.5.2 覆岩和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 第35-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灾害分析及评价 | 第41-52页 |
4.1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裂缝位置分析 | 第41-43页 |
4.2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裂缝宽度分析 | 第43-44页 |
4.3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灾害形成过程分析 | 第44-49页 |
4.3.1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裂缝形成过程分析 | 第45-46页 |
4.3.2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地表沉陷裂缝灾变分析 | 第46-49页 |
4.4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灾害评价依据 | 第49-50页 |
4.5 榆神府黄土沟壑区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灾害评价方法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评价方法的工程应用及验证 | 第52-56页 |
5.1 工程实例分析 | 第52-55页 |
5.2 地表沉陷灾害评价 | 第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