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桑桐的艺术人生 | 第8-13页 |
·桑桐的生活经历 | 第8-9页 |
·桑桐钢琴创作的基本轨迹和特点 | 第9-13页 |
·早期钢琴音乐创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 第10页 |
·中期钢琴音乐创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第10-11页 |
·晚期钢琴音乐创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第11-13页 |
2《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创作分析 | 第13-43页 |
·结构分析 | 第13-21页 |
·第一首《飞歌》 | 第13-14页 |
·第二首《抒情曲》 | 第14-15页 |
·第三首《开花调》 | 第15-16页 |
·第四首《撒拉令》 | 第16-17页 |
·第五首《茉莉花》 | 第17-18页 |
·第六首《牧歌》 | 第18页 |
·第七首《拔根芦柴花》 | 第18-19页 |
·第八首《小白菜》 | 第19-20页 |
·第九首《刮地风》 | 第20-21页 |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和声语言 | 第21-31页 |
·和弦结构的多样性 | 第21-26页 |
·和声手法 | 第26-31页 |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调式调性 | 第31-36页 |
·旋律中调式调性发展的特征 | 第32-34页 |
·纵向复合调性特征 | 第34页 |
·调式调性展开特征 | 第34-36页 |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复调手法 | 第36-39页 |
·模仿复调思维的运用 | 第36-37页 |
·支声复调思维的运用 | 第37-39页 |
·隐伏复调思维的运用 | 第39页 |
·《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织体特征 | 第39-43页 |
·织体的功能类型及其作用 | 第39-40页 |
·织体声部关系的处理特色 | 第40-41页 |
·五声纵合性和声的织体形式 | 第41-42页 |
·织体的民族化 | 第42-43页 |
3 对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的认识与思考 | 第43-52页 |
·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的意义 | 第43-46页 |
·发挥民歌的特色属性 | 第43-44页 |
·推进中国和声的民族化 | 第44-45页 |
·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国际化 | 第45-46页 |
·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的思考 | 第46-52页 |
·注重作品的民族性 | 第46-47页 |
·钢琴作品创新要与民族的审美心理相适应 | 第47-50页 |
·从洋为中用到中为洋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