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1.4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理论工具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案与创新点 | 第20-22页 |
1.5.1 分析框架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城市化的一般理论 | 第22-23页 |
2.1.1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 第22-23页 |
2.1.2 城市化的衡量标准 | 第23页 |
2.2 城市化的两种模式 | 第23-25页 |
2.2.1 城市化的市场模式 | 第23-24页 |
2.2.2 城市化的政府模式 | 第24-25页 |
2.3 城市化的两条实践路径 | 第25-30页 |
2.3.1 土地城市化 | 第25-26页 |
2.3.2 人的城市化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城市化:从土地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 | 第30-47页 |
3.1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回顾 | 第30-34页 |
3.1.1 第一阶段: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阶段(1949-1952年) | 第30-31页 |
3.1.2 第二阶段:城市化曲折发展阶段(1953-1977年) | 第31-32页 |
3.1.3 第三阶段:城市化稳健发展阶段(1978-2002年) | 第32-33页 |
3.1.4 第四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 第33-34页 |
3.2 土地城市化与失地农民问题 | 第34-39页 |
3.2.1 土地城市化的表现及后果 | 第34-35页 |
3.2.2 土地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 第35-38页 |
3.2.3 失地农民市民化:人的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 第38-39页 |
3.3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分析框架 | 第39-47页 |
3.3.1 回建安置:失地农民市民化首要前提 | 第39-42页 |
3.3.2 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市民化关键环节 | 第42-44页 |
3.3.3 制度安置:失地农民市民化根本保障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失地农民市民化:两个新区的比较分析 | 第47-57页 |
4.1 W新区城市化概况素描 | 第47-48页 |
4.1.1 W新区发展基本情況 | 第47页 |
4.1.2 W新区征地现状 | 第47-48页 |
4.2 W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路径及困境 | 第48-52页 |
4.2.1 W新区安置情况分析 | 第48-50页 |
4.2.2 广西W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 第50-52页 |
4.3 H新区城市化发展概况 | 第52-53页 |
4.4 H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回顾 | 第53-55页 |
4.4.1 H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 | 第53-54页 |
4.4.2 H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归纳与经验提炼 | 第54-55页 |
4.5 两个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启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 第57-63页 |
5.1 完善回建安置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7-59页 |
5.1.1 建立市场化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 | 第57-58页 |
5.1.2 创新安置模式,加快安置房建设 | 第58页 |
5.1.3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满意度 | 第58-59页 |
5.2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9-60页 |
5.2.1 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养” | 第59页 |
5.2.2 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病有所医” | 第59-60页 |
5.2.3 建立覆盖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生有所依” | 第60页 |
5.2.4 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体系,实现“学有所教” | 第60页 |
5.3 建立完备的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 第60-63页 |
5.3.1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 第61页 |
5.3.2 完善劳动力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 第61页 |
5.3.3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就业服务能力 | 第61页 |
5.3.4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