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效应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吉林通化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21页 |
| 0.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0.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0.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21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1-43页 |
| 第1章 高速铁路和高铁效应综述 | 第22-28页 |
| 1.1 高速铁路的特点和优势 | 第22-23页 |
| 1.2 高铁效应分析 | 第23-26页 |
| 1.3 高铁效应的发生机制 | 第26-28页 |
| 第2章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综述 | 第28-43页 |
| 2.1 城市空间 | 第28-29页 |
| 2.2 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29-31页 |
| 2.3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概述 | 第31-32页 |
| 2.4 城市空间发展原理综述 | 第32-37页 |
| 2.5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综述 | 第37-43页 |
| 第二部分 问题综述 | 第43-65页 |
| 第3章 通化发展现状概述 | 第44-56页 |
| 3.1 区位概述 | 第44-46页 |
| 3.2 经济发展 | 第46-49页 |
| 3.3 城镇体系 | 第49-53页 |
| 3.4 现状铁路 | 第53-55页 |
| 3.5 综合交通 | 第55-56页 |
| 第4章 基于SWOT分析的发展战略构想 | 第56-65页 |
| 4.1 发展基础梳理 | 第56-58页 |
| 4.2 SWOT列举和分析 | 第58-59页 |
| 4.3 基于SWOT分析的策略组合 | 第59-60页 |
| 4.4 三个发展诉求 | 第60-61页 |
| 4.5 判断和定位 | 第61-63页 |
| 4.6 高铁效应下城市空间战略的核心问题 | 第63-65页 |
| 第三部分 规划策略 | 第65-123页 |
| 第5章 高铁效应下通化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 第66-79页 |
| 5.1 沈佳、四白高铁沿线城镇现状概述 | 第66-71页 |
| 5.2 通化在东北城镇体系中位置的调整 | 第71-72页 |
| 5.3 高铁沿线城镇空间结构整合 | 第72-75页 |
| 5.4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调整 | 第75-79页 |
| 第6章 高铁效应下通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 第79-104页 |
| 6.1 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和演替特征 | 第79-83页 |
| 6.2 空间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 第83-87页 |
| 6.3 空间战略对策 | 第87-94页 |
| 6.4 中心城区产业空间布局指引 | 第94-97页 |
| 6.5 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指引 | 第97-99页 |
| 6.6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 | 第99-104页 |
| 第7章 通化高铁站选址研究和枢纽地区规划指引 | 第104-123页 |
| 7.1 高铁站选址的一般论述 | 第104-105页 |
| 7.2 高铁客运枢纽选址的原则和决策理论 | 第105-107页 |
| 7.3 选址决策目标客户体系 | 第107-109页 |
| 7.4 高铁站备选方案介绍 | 第109-116页 |
| 7.5 选址方案综合评价 | 第116-119页 |
| 7.6 高铁枢纽地区规划指引 | 第119-122页 |
| 7.7 建议 | 第122-123页 |
| 结语 | 第123-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 图表目录 | 第128-131页 |
| 后记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