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22页 |
第一部分 人际感知任务的信效度研究 | 第22-3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 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4 技术路线图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2页 |
1 人际感知任务得分基本情况 | 第26页 |
2 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 | 第26-27页 |
3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4 问卷信效度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2-36页 |
1 IPT-15的信效度分析 | 第32-33页 |
2 人际感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3 小结 | 第34-35页 |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第二部分 分裂症人际知觉的对照研究 | 第36-51页 |
1 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3 统计方法 | 第39页 |
4 技术路线图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6页 |
1 两组间一般情况和精神分裂症组PANSS评定结果 | 第40页 |
2 研究组与对照组IPT-15的评分比较 | 第40-41页 |
3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的评分比较 | 第41页 |
4 研究组与对照组归因方式评分比较 | 第41-43页 |
5 精神分裂症组组内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6-51页 |
1 心理理论、归因方式与人际感知能力关系的分析讨论 | 第46-47页 |
2 精神病理症状与社会认知功能分析讨论 | 第47-49页 |
3 小结 | 第49-50页 |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3页 |
综述 | 第63-80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