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玉米病害论文

不同镰孢菌侵染玉米茎部的效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8-11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玉米茎腐病及病菌侵染机制第11-13页
        1.1.1 玉米茎腐病第11页
        1.1.2 玉米茎腐病的致病菌第11-12页
        1.1.3 镰孢菌的侵染机制第12-13页
        1.1.4 玉米茎腐病防治第13页
    1.2 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第13-14页
    1.3 实时定量检测方法的应用第1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6-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6-18页
        2.1.1 供试玉米品种、菌株及质粒第16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16-17页
        2.1.3 主要试剂、培养基及配制方法第17-18页
    2.2 禾谷镰孢青色荧光标记转化子的创制第18-23页
        2.2.1 质粒载体的构建第18-21页
        2.2.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21页
        2.2.3 禾谷镰孢转化子的稳定性检测第21-22页
        2.2.4 禾谷镰孢转化子的鉴定与分析第22-23页
    2.3 镰孢菌在玉米茎部的侵染能力分析第23-24页
        2.3.1 镰孢菌接种第23-24页
        2.3.2 发病表型观察及病菌侵染的荧光检测第24页
        2.3.3 镰孢菌定殖量检测第24页
    2.4 温度对3种镰孢菌的生长以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4-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3页
    3.1 重组质粒pCAMBIA1300-CFP-Kan载体的获得第26-27页
    3.2 禾谷镰孢转化子的特性第27-31页
        3.2.1 稳定性第27-28页
        3.2.2 分子鉴定第28页
        3.2.3 荧光信号第28-29页
        3.2.4 产孢量及致病力第29-31页
    3.3 不同镰孢菌在玉米茎部的定殖能力第31-41页
        3.3.1 致病力第31-33页
        3.3.2 扩展定殖能力第33-39页
        3.3.3 定殖量第39-41页
    3.4 温度对镰孢菌生长的影响第41-43页
4 讨论第43-46页
    4.1 环境条件与镰孢菌病害发生的关系第43页
    4.2 镰孢菌在玉米体内的侵染定殖规律第43-44页
    4.3 荧光标记的分析方法第44-46页
5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作者简历第54-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详细摘要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市五种园林观赏灌木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下一篇:水平摘锭式采棉机滚筒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改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