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对面孔识别的影响及其加工特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1 研究背景第11-20页
    1.1 面孔结构信息第11-14页
        1.1.1 面孔结构信息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第11-12页
        1.1.2 面孔结构信息对整体加工的影响第12-14页
    1.2 面孔结构信息的加工机制第14-16页
    1.3 面孔二阶信息第16-18页
        1.3.1 面孔二阶信息的辨识能力第16-17页
        1.3.2 面孔二阶信息的加工研究第17-18页
    1.4 面孔二阶信息的两种定义第18-20页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思第20-26页
    2.1 研究一的问题与假设预期第21-22页
    2.2 研究二的问题与假设预期第22-23页
    2.3 研究框架第23-24页
    2.4 研究意义第24页
    2.5 研究创新点第24-26页
3 研究一:特征间距比例信息在面孔识别中的作用第26-38页
    3.1 实验1:影响面孔识别绩效是面孔特征间距还是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第26-32页
        3.1.1 研究目的第26页
        3.1.2 实验假设第26页
        3.1.3 实验方法第26-28页
        3.1.4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3.2 实验2: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是否能被单独用于识别面孔第32-37页
        3.2.1 研究目的第32页
        3.2.2 实验假设第32页
        3.2.3 实验方法第32-34页
        3.2.4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3.3 研究一结论与讨论第37-38页
4 研究二:面孔特征间距的比例信息的性质第38-55页
    4.1 实验3: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的加工存在倒置效应吗?第38-43页
        4.1.1 研究目的第38页
        4.1.2 实验假设第38页
        4.1.3 实验方法第38-40页
        4.1.4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4.2 实验4: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跟面孔特征信息的关系是怎样的?第43-49页
        4.2.1 研究目的第43页
        4.2.2 实验假设第43页
        4.2.3 实验方法第43-45页
        4.2.4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4.3 实验5: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的知觉特性第49-54页
        4.3.1 研究目的第49页
        4.3.2 实验假设第49页
        4.3.3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3.4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4.4 研究二结论与讨论第54-55页
5 总讨论第55-64页
    5.1 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第55-57页
    5.2 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的加工特点第57-58页
    5.3 倒置效应与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加工第58-59页
    5.4 面孔结构信息与面孔特征信息的关系第59-62页
        5.4.1 面孔结构信息与面孔特征信息在面孔识别中的关系第61页
        5.4.2 面孔二阶信息与面孔特征信息在面孔加工中的不同作用第61-62页
    5.5 面孔特征间距比例信息和面孔专家化加工第62-6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研究结论第64页
    6.2 研究局限第64-65页
    6.3 未来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真与明、朝鲜贸易研究
下一篇:执政党适应性视角下新世纪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