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1.1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概念界定 | 第10-15页 |
1.1.1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1-15页 |
1.2 确立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 | 第15-19页 |
1.2.1 弥补鉴定制度的不足 | 第15-16页 |
1.2.2 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利并获得有效辩护 | 第16-17页 |
1.2.3 利于当事人理解鉴定,服判息诉 | 第17-18页 |
1.2.4 促进庭审实质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体制改革 | 第18-19页 |
第2章 对国外相关制度的考察与评析 | 第19-27页 |
2.1 美国的专家证人制度 | 第19-22页 |
2.1.1 专家证人制度在法律中的规定 | 第19-20页 |
2.1.2 专家证人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2.1.3 专家证人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21-22页 |
2.2 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 | 第22-24页 |
2.2.1 技术顾问的资格和任命 | 第22-23页 |
2.2.2 技术顾问的权利义务 | 第23-24页 |
2.3 日本辅佐人制度 | 第24-25页 |
2.3.1 辅佐人的资格和地位 | 第24页 |
2.3.2 辅佐人的特点 | 第24-25页 |
2.4 俄罗斯专家制度 | 第25页 |
2.5 对国外相关制度的评析 | 第25-27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实践及问题 | 第27-33页 |
3.1 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典型案例中的应用情况评析 | 第27-30页 |
3.1.1 安徽祁门县民警涉嫌故意伤害案 | 第27-28页 |
3.1.2 念斌案 | 第28-29页 |
3.1.3 复旦投毒案 | 第29-30页 |
3.2 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不明确 | 第30-31页 |
3.2.2 专家辅助人没有资质标准要求 | 第31页 |
3.2.3 专家辅助人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 | 第31页 |
3.2.4 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程序规定有待细化 | 第31-32页 |
3.2.5 缺乏相应的援助机制 | 第32-33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想 | 第33-43页 |
4.1 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资格及诉讼参与人的地位 | 第33-36页 |
4.1.1 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资格 | 第33-35页 |
4.1.2 确定专家辅助人诉讼参与人地位 | 第35-36页 |
4.2 明确专家辅助人基本的权利义务 | 第36-37页 |
4.2.1 专家辅助人的权利 | 第36-37页 |
4.2.2 专家辅助人的义务 | 第37页 |
4.3 细化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程序的规定 | 第37-40页 |
4.3.1 专家辅助人程序的启动 | 第38-39页 |
4.3.2 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程序性规则 | 第39-40页 |
4.4 建立专家辅助人配套制度 | 第40-43页 |
4.4.1 落实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 第40-41页 |
4.4.2 庭前会议常态化 | 第41页 |
4.4.3 落实鉴定人出庭制度 | 第41-42页 |
4.4.4 建立专家辅助人援助制度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