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以长春市朝阳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相关概念阐述第20-22页
        2.1.1 社区与社区治理第20-21页
        2.1.2 网格与网格化管理第21-22页
        2.1.3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6页
        2.2.1 社区治理理论第22-23页
        2.2.2 公众满意度理论第23-24页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4页
        2.2.4 法治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基本情况和实施现状第26-31页
    3.1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26-27页
    3.2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现状第27-28页
    3.3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效第28-31页
        3.3.1 全面实施“双网”联动模式,实现社区精细化数字化管理第28-29页
        3.3.2 强化社区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优化一站式综合服务第29页
        3.3.3 “任务”和“责任”实行双下沉,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第29-30页
        3.3.4 优化城市社区宜居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第30-31页
第4章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第31-37页
    4.1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4.1.1 网格化管理出现“重管理,轻服务”的行政化倾向第31页
        4.1.2 社区与居民缺乏有效互动沟通和相互配合第31-32页
        4.1.3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第32页
        4.1.4 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第32-33页
        4.1.5 居民对社区的公信力不高第33-34页
    4.2 长春市朝阳区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37页
        4.2.1 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第34页
        4.2.2 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第34页
        4.2.3 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第34-35页
        4.2.4 网格化数字信息化的技术缺陷第35页
        4.2.5 法律法规缺失第35-37页
第5章 我国其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及借鉴第37-41页
    5.1 我国其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第37-38页
        5.1.1 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第37页
        5.1.2 上海长宁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第37-38页
        5.1.3 湖北宜昌“一本三化”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第38页
        5.1.4 浙江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第38页
    5.2 我国其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借鉴第38-41页
        5.2.1 加强城市社区之间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第39页
        5.2.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社区第39页
        5.2.3 坚持党的领导下,多元化管理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第39-41页
第6章 加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第41-50页
    6.1 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加强制度保障第41-42页
        6.1.1 理顺政府、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第41页
        6.1.2 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第41-42页
        6.1.3 明确各方职责,有效整合资源第42页
    6.2 构筑多方参与的网格化管理体制,实现多元化治理第42-44页
        6.2.1 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透明公开,保障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第42-43页
        6.2.2 建设社区文化,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第43页
        6.2.3 调动辖区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第43-44页
    6.3 注重人员的培训与储备,建设高素质的人员队伍第44-47页
        6.3.1 加强专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第44-45页
        6.3.2 完善对人员的工作绩效的考核与监督体系,明确职责第45-47页
    6.4 推进管理服务信息数字化,加强社区网络化治理第47-48页
        6.4.1 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建设完善的社区数字管理平台第47页
        6.4.2 推动社区网络化治理,提高社区管理科学化和数字信息化第47-48页
    6.5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权威性第48-50页
        6.5.1 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夯实以人为本的法律服务基础第48-49页
        6.5.2 加强法治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法律权威性和公众认可度第49-50页
第7章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长春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