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三级修修程研究与仿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检修技术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技术现状及检修工艺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检修技术与装备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本章小节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检修系统仿真及应用 | 第14-25页 |
2.1 检修系统仿真 | 第14-18页 |
2.1.1 模型与系统 | 第14页 |
2.1.2 系统仿真分类 | 第14-15页 |
2.1.3 离散化系统仿真 | 第15-16页 |
2.1.4 检修系统建模方法 | 第16页 |
2.1.5 可视化仿真系统 | 第16-18页 |
2.2 性能输出分析 | 第18-20页 |
2.2.1 系统性能分析 | 第18-19页 |
2.2.2 仿真参数评估 | 第19页 |
2.2.3 终止型仿真输出分析 | 第19-20页 |
2.2.4 非终止型仿真输出分析 | 第20页 |
2.3 三级修检修应用分析 | 第20-24页 |
2.3.1 Flexsim仿真技术优势 | 第21-22页 |
2.3.2 应用领域及指导意义 | 第22-23页 |
2.3.3 Flexsim在检修系统中应用 | 第23-24页 |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动车组三级修修程分析 | 第25-45页 |
3.1 仿真研究主要步骤 | 第25页 |
3.2 检修范围及要求 | 第25-26页 |
3.3 三级修检修流程 | 第26-34页 |
3.3.1 工艺流程整合 | 第26-29页 |
3.3.2 工序划分 | 第29-32页 |
3.3.3 检修工序节拍 | 第32-33页 |
3.3.4 转向架分解工艺 | 第33页 |
3.3.5 架车方案介绍 | 第33-34页 |
3.4 检修车间布局 | 第34-40页 |
3.5 动车组零部件3D模型制作 | 第40-44页 |
3.5.1 模型制作方法 | 第40页 |
3.5.2 模型制作具体步骤 | 第40-42页 |
3.5.3 模型的导入与调整 | 第42-44页 |
本章小节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动车组三级修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5-74页 |
4.1 Flexsim控件逻辑设计 | 第45-55页 |
4.1.1 模型实体 | 第45-48页 |
4.1.2 工艺模型连线 | 第48-51页 |
4.1.3 运输工具逻辑设置 | 第51-55页 |
4.2 运输工具规避碰撞处理 | 第55-58页 |
4.3 仿真模型接口函数设计 | 第58-63页 |
4.3.1 参数表格设计 | 第58-59页 |
4.3.2 检修时间和准备时间函数设置 | 第59-60页 |
4.3.3 随机可用端口脚本语言编辑 | 第60-61页 |
4.3.4 随机发生故障参数设置 | 第61-63页 |
4.3.5 吸收端口统计函数 | 第63页 |
4.4 仿真结果输出分析 | 第63-73页 |
4.4.1 仿真运行步骤 | 第63-64页 |
4.4.2 输出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64-73页 |
本章小节 | 第73-74页 |
第五章 优化模型方案分析 | 第74-96页 |
5.1 检修线仿真优化理论 | 第74-76页 |
5.2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6-81页 |
5.2.1 符号定义 | 第77-78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78-80页 |
5.2.3 优化模型 | 第80-81页 |
5.3 三级修优化方案 | 第81-87页 |
5.3.1 工位布局优化 | 第82-84页 |
5.3.2 工序优化 | 第84-87页 |
5.4 优化数据对比分析 | 第87-95页 |
5.4.1 工位布局优化数据对比 | 第87-91页 |
5.4.2 工序优化数据对比 | 第91-95页 |
本章小节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