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2 基本概念与理论视角 | 第13-17页 |
1.2.1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1.2.1.1 电信网络诈骗 | 第13-14页 |
1.2.1.2 犯罪治理 | 第14页 |
1.2.1.3 基层 | 第14页 |
1.2.2 协同治理视角 | 第14-17页 |
1.2.2.1 协同治理内涵 | 第14-16页 |
1.2.2.2 协同治理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适用性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21页 |
1.4.3 统计资料分析法 | 第21-22页 |
1.4.4 访谈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电信网络诈骗基层协同治理的现状 | 第24-37页 |
2.1 增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势 | 第24-31页 |
2.1.1 电信网络诈骗总体发案情况 | 第24-25页 |
2.1.2 电信网络诈骗主要类型 | 第25-27页 |
2.1.2.1 网络诈骗 | 第25-26页 |
2.1.2.2 电话诈骗 | 第26页 |
2.1.2.3 短信诈骗 | 第26-27页 |
2.1.3 增城电信网络诈骗类别分析 | 第27-29页 |
2.1.4 增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 第29-31页 |
2.1.4.1 诈骗的手法呈现“互联网+”特点 | 第29页 |
2.1.4.2 诈骗侵害性呈现“纵深推进”特点 | 第29-30页 |
2.1.4.3 诈骗案件的人地呈现“时空分离”特点 | 第30页 |
2.1.4.4 诈骗模式呈现职业化、企业化运作特点 | 第30-31页 |
2.2 增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协同治理做法 | 第31-34页 |
2.2.1 依托法律法规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 | 第31页 |
2.2.2 依托联席会议加强跨部门协调联系 | 第31-32页 |
2.2.3 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跨警种合成作战 | 第32-33页 |
2.2.4 依托电信诈骗侦办平台提高止付冻结效率 | 第33-34页 |
2.3 增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协同治理的成效 | 第34-37页 |
2.3.1 打击治理专项行动成绩突出 | 第35页 |
2.3.2 涉案资金原路返还取得突破 | 第35页 |
2.3.3 反诈宣传工作明显加强改善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电信网络诈骗基层协同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7-51页 |
3.1 电信网络诈骗基层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3.1.1 打击破案效能偏低制约协同治理 | 第37-39页 |
3.1.2 选择性打击治理影响协同治理效果 | 第39-40页 |
3.1.3 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协同治理差 | 第40-42页 |
3.1.4 协同治理的宣传防范措施力度不足 | 第42-44页 |
3.2 电信网络诈骗基层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4-51页 |
3.2.1 协同治理理念落后 | 第44-46页 |
3.2.2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6-47页 |
3.2.3 外部协同机制缺乏 | 第47-48页 |
3.2.4 内部协同不流畅 | 第48页 |
3.2.5 治理措施执行不到位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的做法与启示 | 第51-58页 |
4.1 国外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做法 | 第51-53页 |
4.1.1 德国:保护个人信息和完备的个人信用网络 | 第51-52页 |
4.1.2 美国:推出“拒绝来电名单”平台与主叫号码ID识别 | 第52-53页 |
4.1.3 日本:为易感老人免费安装电话录音机 | 第53页 |
4.2 国内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做法 | 第53-56页 |
4.2.1 上海:整合资源建立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 | 第53-54页 |
4.2.2 阿里巴巴:加强技术研发警企协作联合打击 | 第54-55页 |
4.2.3 茂名:加强协作打击和多方协同开展宣传防范 | 第55-56页 |
4.3 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的启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基层协同治理的对策 | 第58-70页 |
5.1 发挥基层政府机构协同治理主导作用 | 第58-64页 |
5.1.1 强化基层协同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一盘棋格局 | 第58-59页 |
5.1.2 完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 | 第59-60页 |
5.1.3 健全外部、内部协同基层联动机制 | 第60-61页 |
5.1.4 提高电信网络诈骗协同治理基层执行力 | 第61-64页 |
5.2 严格落实各相关行业安全管理职责 | 第64-66页 |
5.2.1 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管理 | 第64-65页 |
5.2.2 加强金融行业的安全管理 | 第65页 |
5.2.3 规范互联网行业监管职责 | 第65-66页 |
5.3 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 | 第66-70页 |
5.3.1 联合企业研发提升拦截诈骗信息技术水平 | 第67-68页 |
5.3.2 引导媒体多方位加强宣传 | 第68-69页 |
5.3.3 提高公众参与打击防范的意识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