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权衡与协同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第2章 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模型与方法集成第16-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19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16-17页
        2.1.2 自然与人文特征第17-19页
    2.2 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第19-20页
        2.2.1 固碳量测算第19页
        2.2.2 粮食产量测算第19-20页
        2.2.3 涵养水源量测算第20页
        2.2.4 土壤保持量测算第20页
    2.3 生产可能性边界第20-23页
        2.3.1 生产可能性边界概念与意义第20-23页
        2.3.2 生产可能性边界制作方法第23页
    2.4 数据来源第23-26页
第3章 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权衡协同关系第26-44页
    3.1 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第26-40页
        3.1.1 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第26-28页
        3.1.2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第28-36页
        3.1.3 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性第36-38页
        3.1.4 不同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差异第38-40页
    3.2 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分析第40-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关天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两两权衡关系研究第44-62页
    4.1 粮食生产与固碳之间生产可能性边界第44-50页
        4.1.1 关天经济区范围整体PPF曲线第44-45页
        4.1.2 不同高程耕地的固碳与粮食生产PPF曲线第45-47页
        4.1.3 不同地貌耕地的固碳与粮食生产PPF曲线第47-50页
    4.2 粮食生产与涵养水源之间生产可能性边界第50-54页
        4.2.1 关天经济区范围整体PPF曲线第50-51页
        4.2.2 不同高程耕地的涵养水源与粮食生产PPF曲线第51-53页
        4.2.3 不同地貌耕地的涵养水源与粮食生产PPF曲线第53-54页
    4.3 粮食生产与土壤保持之间生产可能性边界第54-59页
        4.3.1 关天经济区范围整体PPF曲线第54-56页
        4.3.2 不同高程耕地的土壤保持与粮食生产PPF曲线第56-57页
        4.3.3 不同地貌耕地的土壤保持与粮食生产PPF曲线第57-59页
    4.4 生态系统服务四维关系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基于帕累托效率曲线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配置第62-68页
    5.1 生态系统服务情景模拟预测第62-64页
    5.2 生态系统服务优化配置第64-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68-72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讨论与不足第69-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石渣烟气脱硫工艺的改造和应用
下一篇:美国危险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