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生育权的保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生育权的相关理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生育权的概念、性质与构成 | 第10-12页 |
一、生育权的概念 | 第10页 |
二、生育权的性质 | 第10-11页 |
三、生育权的构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堕胎与胎儿生命权问题 | 第12-14页 |
一、生命派 | 第12-13页 |
二、选择派 | 第13页 |
三、折中派 | 第13-14页 |
四、笔者观点 | 第14页 |
第三节 单身女性生育权问题 | 第14-16页 |
一、否定说 | 第14-15页 |
二、肯定说 | 第15-16页 |
三、笔者观点 | 第16页 |
第四节 服刑人员生育权问题 | 第16-18页 |
一、否定说 | 第16-17页 |
二、肯定说 | 第17页 |
三、折中说 | 第17页 |
四、笔者观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二孩生育权的社会现象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夫妻一方反对生二孩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企业制定“生育时间表”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夫妻找人“代孕”生二孩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过半夫妻不愿生二孩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二孩生育权之立法保障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生育权立法的现状分析 | 第23页 |
第二节 生育权立法的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完善生育权立法的建议 | 第24-26页 |
一、《宪法》的完善 | 第24-25页 |
二、《民法总则》的完善 | 第25页 |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完善 | 第25-26页 |
四、《侵权责任法》的完善 | 第26页 |
第四节 侵害二孩生育权的救济途径 | 第26-29页 |
一、和解与调解 | 第27-28页 |
二、行政复议 | 第28-29页 |
三、司法诉讼 | 第29页 |
第四章 二孩生育权之政策保障 | 第29-42页 |
第一节 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概述 | 第30-32页 |
一、产假 | 第30-31页 |
二、生育津贴 | 第31页 |
三、生育医疗费用 | 第31-32页 |
四、一次性营养补助 | 第32页 |
第二节 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不足 | 第32-34页 |
一、超长产假造成女性职场就业歧视 | 第32-33页 |
二、生育保险待遇的受保对象有限 | 第33页 |
三、生育保险基金缺乏政府资金投入 | 第33页 |
四、生育保障作用明显不足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韩日新三国生育政策的转变 | 第34-37页 |
一、韩国 | 第34-35页 |
二、日本 | 第35-36页 |
三、新加坡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生育保障政策的建议 | 第37-42页 |
一、男女双方共享产假 | 第38页 |
二、生育保险并入基本医疗保险 | 第38-39页 |
三、加大婴幼儿的公共服务建设 | 第39-40页 |
四、减轻育儿的经济负担 | 第40页 |
五、创办0-3岁托幼机构 | 第40-41页 |
六、提倡弹性工作制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