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集集地震余震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不确定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地震动估计方法第11-12页
    1.3 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第12-18页
        1.3.1 地震动衰减模型第12-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国内研究现状第18页
    1.4 回归方法研究第18-19页
    1.5 地震动不确定性研究第19-20页
    1.6 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20-21页
    1.7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第21-22页
第2章 数据整理及分析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强震数据第22-27页
        2.2.1 地震台站信息第22-23页
        2.2.2 场地信息第23-24页
        2.2.3 数据整理第24-27页
    2.3 地震动参数第27-28页
    2.4 加速度反应谱第28-29页
    2.5 NGA模型适用性研究第29-34页
        2.5.1 路径效应分析第30-31页
        2.5.2 震源特性分析第31-33页
        2.5.3 反应谱分析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集集余震地震动衰减关系第36-49页
        3.2.1 地震动衰减模型第36-38页
        3.2.2 回归方法第38-39页
        3.2.3 回归结果第39-48页
        3.2.4 对比分析第48-49页
    3.3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应用第49-52页
        3.3.1 地震危险性曲线第49-51页
        3.3.2 不确定性校正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不确定性分析第54-71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误差分量定义第55-57页
        4.2.1 事件内变异性分量第55-56页
        4.2.2 事件间变异性分量第56-57页
    4.3 强震数据第57页
    4.4 场地误差分量第57-61页
    4.5 路径误差分量第61-65页
    4.6 震源误差分量第65-68页
    4.7 误差分量结果第68-70页
    4.8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盆地深部残存沉积水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证据
下一篇:采动条件下覆岩地电场响应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