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防挥鞭伤安全座椅的优化设计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2 后碰撞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8页
        1.2.1 后碰撞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2 后碰撞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 防挥鞭伤安全座椅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1 防护装备的开发第18-20页
        1.3.2 座椅参数的优化第20-21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5页
        1.4.1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本文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3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后碰撞中的乘员损伤评价第25-33页
    2.1 乘员损伤机理第25-26页
    2.2 乘员损伤准则第26-29页
    2.3 乘员损伤指标第29-32页
        2.3.1 国外法规指标第29-30页
        2.3.2 国内法规指标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后碰撞座椅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33-41页
    3.1 MADYMO软件介绍第33-35页
        3.1.1 软件原理第33-34页
        3.1.2 软件处理器第34-35页
    3.2 后碰撞座椅系统模型的建立第35-39页
        3.2.1 车身及座椅的建立第35-36页
        3.2.2 假人的选择及定位第36页
        3.2.3 安全带的建立第36-38页
        3.2.4 初始条件加载第38-39页
    3.3 后碰撞座椅系统模型的仿真与验证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座椅参数分析及正交试验设计第41-66页
    4.1 座椅参数对乘员损伤的研究第41-56页
        4.1.1 头枕位置第41-48页
        4.1.2 靠背倾角第48-50页
        4.1.3 接触刚度第50-53页
        4.1.4 安全带第53-56页
    4.2 设计参数的选择第56-60页
        4.2.1 敏感度概念介绍第56-57页
        4.2.2 参数敏感度筛选第57-60页
    4.3 基于正交试验的初步优化第60-65页
        4.3.1 交试验设计第60-61页
        4.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1-65页
    4.4 本章小节第65-66页
5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座椅优化第66-81页
    5.1 理论介绍第66-72页
        5.1.1 神经网络第66-70页
        5.1.2 遗传算法第70-72页
    5.2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座椅优化第72-78页
        5.2.1 BP神经网络的建立第72-75页
        5.2.2 遗传算法的实现第75-76页
        5.2.3 安全座椅的优化第76-78页
    5.3 优化方法分析第78-80页
        5.3.1 优化结果对比第78-79页
        5.3.2 优劣分析第79-80页
    5.4 本章小节第80-81页
6 总结和展望第81-84页
    6.1 本文总结第81-82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附录 MATLAB程序代码第89-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auss伪谱法的泊车轨迹规划算法
下一篇:果子沟山区公路冬季冰雪灾害防治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