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钢琴组曲《诗意音画》的作品简析与演奏探索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诗意音画》的作品介绍 | 第11-14页 |
| ·德沃夏克的创作风格与其钢琴音乐的创作 | 第11-12页 |
| ·《诗意音画》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简介 | 第12-14页 |
| ·《诗意音画》的创作背景 | 第12-13页 |
| ·作品简介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诗意音画》的音乐语汇分析 | 第14-35页 |
| ·曲式结构 | 第14-23页 |
| ·复四部曲式 | 第14-18页 |
| ·回旋曲式与变奏手法的结合 | 第18-23页 |
| ·旋律 | 第23-28页 |
| ·诗意化的单声部旋律 | 第23-24页 |
| ·多声部衬托中的旋律 | 第24-26页 |
| ·民族化的旋律 | 第26-28页 |
| ·调式调性 | 第28-31页 |
| ·频繁的转调和离调 | 第28-30页 |
| ·调性的巧妙选择 | 第30-31页 |
| ·节奏 | 第31-35页 |
| ·节奏重音的变化 | 第31-33页 |
| ·休止符的巧妙运用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诗意音画》的艺术特色 | 第35-46页 |
| ·标题性 | 第35-37页 |
| ·标题音乐 | 第35-36页 |
| ·《诗意音画》——德沃夏克式的标题音乐 | 第36-37页 |
| ·民族性 | 第37-40页 |
| ·民族乐派 | 第37-38页 |
| ·民族性的继承和发扬 | 第38-39页 |
| ·民族与世界的融合 | 第39-40页 |
| ·交响性 | 第40-46页 |
| ·德沃夏克交响性作品的创作 | 第40-41页 |
| ·《诗意音画》中交响性的体现 | 第41-46页 |
| 第四章 《诗意音画》的演奏阐释 | 第46-67页 |
| ·八度音程 | 第46-51页 |
| ·连续八度 | 第46-47页 |
| ·连音式的八度 | 第47-48页 |
| ·和弦式八度 | 第48-49页 |
| ·跳音式八度 | 第49-51页 |
| ·跳音的弹奏 | 第51-54页 |
| ·手腕发力的跳音 | 第51-52页 |
| ·手指发力的跳音 | 第52-53页 |
| ·手臂发力的跳音 | 第53-54页 |
| ·力度的把握 | 第54-58页 |
| ·手指触键速度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 第55页 |
| ·触键高度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用力部位对弹奏力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手指触键面积与弹奏力度的关系 | 第57-58页 |
| ·旋律 | 第58-62页 |
| ·分解和弦中隐含的旋律因素 | 第58-59页 |
| ·在音程或和弦中隐含的旋律 | 第59-61页 |
| ·颤音(tr音) | 第61-62页 |
| ·踏板的使用 | 第62-67页 |
| ·延音踏板 | 第62-66页 |
| ·弱音踏板 | 第66-67页 |
| 结语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