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资源环境视角下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绩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0 引言第11-27页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3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3页
    0.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3-24页
    0.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7页
        0.4.1 技术路线第24-25页
        0.4.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42页
    1.1 区域经济理论第27-28页
        1.1.1 梯度理论第27-28页
        1.1.2 辐射理论第28页
        1.1.3 增长极理论第28页
    1.2 经济增长理论第28-31页
        1.2.1 新古典增长理论第28-30页
        1.2.2 内生增长理论第30-31页
    1.3 经济增长效率评估方法第31-37页
        1.3.1 要素生产率的参数测算方法第32-34页
        1.3.2 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测算方法第34-37页
    1.4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绩效机理分析第37-40页
    1.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2 环渤海经济圈的资源环境约束状态评价第42-61页
    2.1 区域资源环境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2-45页
        2.1.1 构建原则第42-43页
        2.1.2 指标选择及释义第43-45页
    2.2 区域资源环境状态评价方法比较与选取第45-48页
        2.2.1 评价方法优缺点比较第45-47页
        2.2.2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7-48页
    2.3 环渤海经济圈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第48-60页
        2.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第48-51页
        2.3.2 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模型的构建第51-54页
        2.3.3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趋势分析第54-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3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现实分析第61-76页
    3.1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因素的识别第61-65页
        3.1.1 区位条件第61-62页
        3.1.2 自然资源第62页
        3.1.3 科技实力第62-63页
        3.1.4 产业结构第63页
        3.1.5 人口质量第63-64页
        3.1.6 经济政策第64-65页
    3.2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基础现状阐释第65-75页
        3.2.1 区域经济总量第65-66页
        3.2.2 环境资源禀赋第66-68页
        3.2.3 科技发展水平第68-70页
        3.2.4 区域经济调控能力第70-73页
        3.2.5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第73-75页
    3.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 资源环境视角下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效率评估第76-103页
    4.1 区域经济增长效率评估方法选择第76-78页
        4.1.1 评价方法优缺点比较第76-77页
        4.1.2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77-78页
    4.2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效率评估要素的选取第78-83页
        4.2.1 投入要素识别和选取第78-81页
        4.2.2 产出要素识别和选取第81页
        4.2.3 投入和产出的单要素评估第81-83页
    4.3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第83-90页
        4.3.1 环渤海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计算第83-85页
        4.3.2 环渤海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第85-88页
        4.3.3 环渤海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性检验第88-90页
    4.4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0-102页
        4.4.1 影响因素的选取及释义第90-96页
        4.4.2 影响因素的平稳性检验第96-97页
        4.4.3 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第97-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5 资源环境视角下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潜力评估第103-125页
    5.1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潜力的测度第103-116页
        5.1.1 经济发展潜力的界定第103-104页
        5.1.2 影响因素的分析第104-106页
        5.1.3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释义第106-112页
        5.1.4 经济发展潜力的计算与分析第112-116页
    5.2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预测第116-124页
        5.2.1 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构建第116-121页
        5.2.2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总值预测第121-124页
    5.3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6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绩效提升方案的构建第125-136页
    6.1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25-128页
        6.1.1 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问题第125-126页
        6.1.2 经济增长效率限制问题第126-127页
        6.1.3 经济发展潜力限制问题第127-128页
    6.2提升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绩效的方案第128-135页
        6.2.1 区域建设层面第128-132页
        6.2.2 国家建设层面第132-135页
    6.3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6-139页
    7.1 研究结论第136-137页
    7.2 创新点第137-138页
    7.3 展望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个人简历第149-15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CIRC模式的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浙江台州为例
下一篇:长链非编码RNA在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