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制造工艺过程及设备论文

基于多维特征的复杂结构件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注释表第13-14页
缩略词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23页
        1.2.1 特征模型第18-19页
        1.2.2 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第19-21页
        1.2.3 驱动几何的创建方法第21-23页
    1.3 论文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3-25页
第二章 复杂结构件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工业调研第25-39页
    2.1 调研对象第25-27页
    2.2 调研方法第27-28页
    2.3 调研内容第28-37页
    2.4 调研结论第37-39页
第三章 多维特征模型第39-52页
    3.1 多维特征概念第39-40页
    3.2 多维特征建模第40-51页
        3.2.1 基于约束网的工艺知识表达第40-42页
        3.2.2 驱动几何链的创建第42-50页
        3.2.3 基于B-Rep的特征几何表示第50-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基于多维特征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方法及应用第52-73页
    4.1 加工工艺、尺寸和公差的关联关系第52-57页
    4.2 加工特征样本个体归一化第57-61页
    4.3 多维特征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第61-65页
        4.3.1 无偏移双侧规范情形过程能力指数第61-63页
        4.3.2 无偏移单侧规范情形过程能力指数第63-64页
        4.3.3 有偏移情形过程能力指数第64-65页
    4.4 多维特征过程能力指数在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中的应用第65-72页
        4.4.1 基于多维特征过程能力指数的不合格品率计算第65-67页
        4.4.2 基于多维特征过程能力指数的可加工性分析第67-69页
        4.4.3 基于多维特征过程能力指数的工艺方案选择第69-71页
        4.4.4 基于多维特征过程能力指数的检测必要性分析第71-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多维特征的驱动几何自动创建方法第73-93页
    5.1 驱动几何自动创建的难点分析第73-74页
    5.2 驱动线自动创建第74-85页
        5.2.1 槽特征粗加工驱动几何创建第75-77页
        5.2.2 槽特征铣腹板驱动几何创建第77-83页
        5.2.3 槽特征铣内型驱动几何创建第83-84页
        5.2.4 槽特征铣转角驱动几何创建第84-85页
    5.3 驱动面自动创建第85-91页
        5.3.1 中间状态加工余量、厚度容差和最终状态厚度公差的映射关系第86-88页
        5.3.2 加工余量约束的中间状态驱动面创建第88-90页
        5.3.3 面向加工变形的后一状态驱动面创建第90-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复杂结构件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系统开发与实现第93-99页
    6.1 系统框架第93-94页
    6.2 系统功能及运行实例第94-98页
        6.2.1 基于过程能力指数的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第94-96页
        6.2.2 可侧铣曲面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第96-98页
    6.3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1页
    7.1 总结第99-100页
    7.2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2-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船舶压载水电解处理与微流控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一类液固混合介质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