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何代数的GIS计算模型研究
符号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图目录 | 第14-16页 |
表目录 | 第1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1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1 GIS运算空间构建研究 | 第19页 |
1.2.2 空间对象的计算模式研究 | 第19-20页 |
1.2.3 几何代数运算研究 | 第20-21页 |
1.2.4 基于几何代数的空间计算现状研究 | 第21-22页 |
1.2.5 总结 | 第22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4 论文组织 | 第25-26页 |
第2章 基于几何代数的GIS运算空间构建 | 第26-44页 |
2.1 几何代数与几何代数空间 | 第26-30页 |
2.1.1 blade与基本几何代数运算 | 第26-27页 |
2.1.2 几何积与几何问题形式化求解 | 第27-28页 |
2.1.3 几何代数空间的可定义性 | 第28-30页 |
2.2 基于子空间的基本运算结构 | 第30-38页 |
2.2.1 几何代数特征子空间构建及其内涵 | 第30-32页 |
2.2.2 基于blade的空间多维层次结构 | 第32-35页 |
2.2.3 基于多重向量的维度复合结构 | 第35-38页 |
2.3 GIS运算空间中算子集与计算规则 | 第38-43页 |
2.3.1 几何特征内蕴的计算结构 | 第38-39页 |
2.3.2 多维统一算子集构建 | 第39-40页 |
2.3.3 多重向量计算规则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GIS计算的几何代数方法 | 第44-64页 |
3.1 基于多重向量的GIS计算结构 | 第44-51页 |
3.1.1 多重向量的层次计算结构 | 第44-48页 |
3.1.2 基于多重向量的复合算子生成 | 第48-49页 |
3.1.3 多重向量结构关系约束的嵌入与求解 | 第49-51页 |
3.2 基于几何代数的GIS空间关系计算方法 | 第51-59页 |
3.2.1 空间度量关系计算 | 第51-55页 |
3.2.2 对象拓扑关系计算 | 第55-59页 |
3.3 基于形式化表达的GIS分析方法 | 第59-63页 |
3.3.1 基于几何代数的分析框架 | 第59-61页 |
3.3.2 GIS统一计算的算子与算法库支撑 | 第61页 |
3.3.3 典型案例示范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GIS算法的几何代数构造方法 | 第64-94页 |
4.1 基于几何代数的多维矢量算法重构方法 | 第64-76页 |
4.1.1 多维矢量计算空间抽象模式 | 第64-65页 |
4.1.2 多维矢量计算空间多要素信息嵌入 | 第65-68页 |
4.1.3 多维矢量计算空间特征与运算方法 | 第68-70页 |
4.1.4 算法结构解析与空间计算模板生成 | 第70-76页 |
4.2 基于几何代数的高维场数据分析方法 | 第76-85页 |
4.2.1 高维场数据运算空间构建 | 第76-77页 |
4.2.2 特征子空间的投影与运算 | 第77-79页 |
4.2.3 场数据维度优化重组与计算方法 | 第79-85页 |
4.3 基于几何代数的网络表达与分析方法 | 第85-93页 |
4.3.1 网络空间构建与路径运算 | 第85-87页 |
4.3.2 网络约束嵌入与路径计算 | 第87-89页 |
4.3.3 网络最优路径求解框架 | 第89-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基于几何代数的GIS计算引擎设计与实现 | 第94-108页 |
5.1 基于几何代数GIS计算引擎设计 | 第94-100页 |
5.1.1 GIS计算引擎框架 | 第94-95页 |
5.1.2 数据转换模块 | 第95-96页 |
5.1.3 计算空间构建模块 | 第96-99页 |
5.1.4 GIS问题形式化求解模块 | 第99-100页 |
5.2 基本数据结构设计 | 第100-102页 |
5.2.1 计算空间类设计与继承关系 | 第100-101页 |
5.2.2 运算接口设计 | 第101页 |
5.2.3 空间数据类结构设计 | 第101-102页 |
5.3 计算引擎实现 | 第102-107页 |
5.3.1 计算引擎层次架构与实现流程 | 第102-104页 |
5.3.2 计算空间构建 | 第104-106页 |
5.3.3 计算模板与插件形式嵌入 | 第106-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原型系统与案例示范 | 第108-123页 |
6.1 原型系统构建 | 第108-111页 |
6.1.1 整体架构 | 第108-109页 |
6.1.2 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 第109-110页 |
6.1.3 可视化及用户交互模块 | 第110-111页 |
6.2 多元融合的地理场景建模实例 | 第111-117页 |
6.2.1 多维矢量数据建模 | 第111-114页 |
6.2.2 网络路径编码与嵌入 | 第114-115页 |
6.2.3 场景环境中场对象融合与建模 | 第115-117页 |
6.3 面向多元场景的GIS空间动态分析实例 | 第117-122页 |
6.3.1 空间关系动态求解 | 第117-118页 |
6.3.2 场景污染物结构特征分析 | 第118-120页 |
6.3.3 顾及污染物分布的最优路径规划 | 第120-12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23-12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